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人間福報】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50歲 老照片說故事

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堂沒有任何一根橫梁立柱,四片雙曲斜牆面的交織結構,
平均分散重量,完全靠人工精算,一磚一瓦打造。

台中市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堂,今年滿五十周年,這座「拋物雙曲面」的薄殼式建築,由著名的美國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台灣建築師陳其寬共同設計,整棟建築最薄的地方只有二十公分。校方即日起在台中市秋紅谷推出「半世紀的相逢:路思義教堂五十周年特展」,介紹路思義教堂的故事。

路思義教堂於一九六三年完工,是台灣的著名地標,高十九點六零公尺、寬三十點二五公尺,整座建築沒有任何一根橫梁立柱,完全藉由四片雙曲斜牆面的交織結構,平均分散重量;當時沒有電腦計算,完全靠人工精算,一磚一瓦打造。

貝聿銘提出「磚砌圓拱造型」,當時的東海建築系主任陳其寬考量台灣多地震,建議採「拋物雙曲面」,四片曲面完全分離,類似倒置船底,上小下大的形狀。

東海校牧室牧師李貽峻表示,當時完全靠人力,挖地基、築鷹架,建造的砂石在現場「炒過」,確保完全沒有水分,灌漿才會紮實。當時台灣從來沒有「拋物面、薄殼式」建築,完工之後,工人怕拆了鷹架會造成建築倒塌,沒人敢拆,陳其寬親自到教堂內,拆了第一個卡榫。

東海校長湯銘哲表示,今年是五十八周年校慶,邀請任教三十三年的社會系教授練馬可回台灣,他是學校創建初期的傳教士。

練馬可表示,早期上課到晚上,校園裡沒有電,只能仰賴手電筒與路燈,令人印象深刻。退休後返回美國,三年前第一次返校,「我很懷念在東海的時光」。

東海大學校慶暨路思義教堂的系列感恩慶祝活動,首場由九十三歲牧師周聯華講述「路思義家族與教堂的故事」揭開序幕,十一月二日校慶日運動會、園遊會、「感恩慶典」、「路思義教堂紀錄片首映」,以及系列演講和紀錄片首映陸續展開。 

另外在西屯區河南路三段、市政北七路的秋紅谷公園有「路思義教堂五十周年特展」,展覽至十一月二十二日,呈現當時建築的老照片、施工過程,還有美國副總統尼克森於一九五三年主持校舍建築破土的歷史畫面。

資料來源:人間福報
刊載日期:2013.10.31
引用連結:連結

周聯華牧師揭開序幕,講述「路思義家族與教堂的故事」

延伸閱讀: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半世紀故事 系列活動起跑
延伸閱讀:維基百科【路思義教堂
延伸閱讀:臺灣大百科全書【路思義教堂


大台中新聞-路思義教堂建立50週年慶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0月30日 星期三

【聯合報】官田國小慶百年 校友回顧老照片

官田國小昨歡度創校100周年校慶,展出許多老照片,
老校友駐足找尋昔日校園點滴。記者謝進盛/攝影

官田國小昨歡度創校100周年,安排運動大會等多項活動,其中,走廊上的照片展,吸引許多老校友找尋自己昔日在校園的生活點滴,還有帶著妻兒或母親返回母校,更添溫馨。

「我找不到我的照片」、「這是我,妹妹照片也有找到,哈哈哈…」70多歲的校友陳聰池回到母校,急著找尋老照片中有無當年毛頭小子的他,不過張大眼睛來回「比對」仍無所獲,倒發現多名已經作古的師長,他略顯失望說,還好有看到昔日老師照片,謝謝學校的用心。

六甲區畢業校友黃惠君帶著媽媽到學校,看到國小的臉蛋圓圓,自嘲「很好找」,她還開心指著綁著辮子的妹妹黃怡玲照片,媽媽則頻頻點頭回應。

市長賴清德、副市長顏純左由校長林保良陪同到場祝賀,特別以大統黑心油事件為例,期許學生不可心存僥倖,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

教育局長鄭邦鎮也肯定學校為推廣食物安全教育,在學校空地種植的小麥、蕎麥,具有教育意義;林保良說,預估還有2至3個月可採收,將邀請小朋友們一起參與,體會糧食安全的教育。

資料來源:聯合報
撰稿記者:謝進盛
刊載日期:2013.10.28
活動官網:官田國小創校百年校慶專題網頁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台灣大紀元】台灣合唱音樂之父、台灣歌謠的音樂大師~呂泉生

呂泉生與妻子在戰亂中結婚、生子;
空襲警報中因惦念疏散回老家的妻兒,
寫下屬於台灣人的《搖嬰仔歌》。(鄭恆隆)

呂泉生是台灣第一位採集台灣民謠的音樂家,也是1960年代「榮星兒童合唱團」的團長兼指揮,推動台灣兒童合唱音樂厥功甚偉,被譽為「台灣合唱音樂之父」。

他所作的歌曲,從表達父母對兒女深切期盼的《搖嬰仔歌》,到殷勤勸酒、豪氣干雲的《杯底不可飼金魚》,至餘味不盡的《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每一首歌都淋漓盡致的傳達了台灣人民的濃情厚意。他就是耕耘台灣歌謠近50年的音樂大師——呂泉生。

書香世家 孕育音樂大師

呂泉生,生於1916年7月1日,是享有藏書數萬卷,有「台灣第一書庫」之稱的台中「筱雲山莊」主人——呂炳南(1829~1870)的後代。呂家所創立的「文英書院」(文英社)與「筱雲軒」,群英薈萃,是引領台灣中部文風盛地,曾孕育出1位進士、4位舉人的佳績。呂泉生在此書香世家環境下成長,幼時參加教會唱詩班,引發了他學習音樂的動機。

1933年,呂泉生就學於台中一中時期,向音樂界前輩陳信貞學習鋼琴,打下良好基礎。中學畢業後,對鋼琴前途滿懷憧憬的呂泉生,旋即赴日就讀東洋音樂學校預科,考進東洋音樂學校(東京音樂大學之前身),主修鋼琴。不幸一次意外事件,導致右臂受傷,手指也受永久性神經傷害,只好改修聲樂,副修理論作曲。然當時所受的合唱課程對他影響深遠,也奠下了他後來為台灣歌曲創作、推動合唱教育的基礎。

蒐集早期台灣歌謠第一人

呂泉生在學校畢業後,輾轉在劇場的歌舞劇團、綜藝節目中擔任過演員與歌手。後來考入標準嚴苛的NHK電台合唱團,又被分到程度最好的一組,累積了寶貴的合唱經驗。1942年,由於父親病故,再加上二戰情況愈烈,遂決定返台定居。

1943年,台北藝文界人士為彰顯台灣人精神,組成「厚生演劇研究會」,第一齣戲劇對抗皇民化統治,由張文環原著、林摶秋改編的《閹雞》。呂泉生為其配樂,將《丟丟銅仔》、《六月田水》及《一隻鳥仔哮救救》設計為串場音樂,在換幕時演唱,打破日本時代台灣民謠只准演奏、不准演唱的禁忌,轟動一時。雖然之後仍被明令禁唱,卻引發社會演唱台灣民謠的熱潮。

爾後,呂泉生陸續蒐集台灣民謠,改編收錄為《粟祭》、《快樂的聚會》及《農村酒歌》等歌謠多首,他以其專業的西樂手法,讓舊有旋律增添新韻,也將台灣民謠從俚俗的地位,提升至藝術化歌曲的層次,這樣的做法在台灣音樂史上可謂第一人;對台灣民謠的保存、傳播以及提升,都有莫大貢獻。正因他的努力,這些歌謠才能歷久彌新、傳唱不衰。

創作刻劃台灣人心聲入微

呂泉生創作改編歌謠逾300首,其創作又以《搖嬰仔歌》(1945)、《杯底不可飼金魚》(1949)、《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1956)最膾炙人口。而這幾首歌背後,都有著動人的故事。

1945年二戰末期,日治下的台灣遭受盟軍強烈空襲,呂泉生目睹空襲下屍橫遍野的淒慘狀況,又思念遠方的妻兒,呂泉生央求岳父蕭安居牧師寫詞,譜成了《搖嬰仔歌》:「嬰仔嬰嬰睏,一暝大一吋,嬰仔嬰嬰惜,一暝大一尺……」這首譜進了一己深刻情懷的歌曲,才一播出就獲得台灣人民廣大迴響,成為台灣人育兒之搖籃曲,享有「寶島父母心聲」的美稱。

而《杯底不可飼金魚》,這首喜慶宴會中,常拿來做為勸酒的熱情歌曲,據說是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後,親身經歷白色恐怖與族群對立的呂泉生,期望能以這首蘊有「一醉解千愁」、「剖腹來相見」的干雲氣魄,來彌補這個政治族群的傷口,當年他不顧朋友勸阻,執意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後,仍以台語在中山堂演出此曲,即印證了其所述「音樂中真實的情感只有『世界性』而沒有『政治性』」的說法。

1956年,呂泉生到以《奔流》聞名的台灣文學家——王昶雄家中作客,邀他以「懷念」為題,創作一曲,寫出這首《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歌詞,讓呂泉生譜成曲,一時傳唱風行,撫慰了許多為了打拚奮鬥、離鄉背井的台灣青年的心靈。

呂泉生 台灣合唱音樂之父

1950年前後,呂泉生受聘於靜修女中、台灣省教育會、榮星兒童合唱團、實踐家政專科學校等音樂團體近半世紀,以致力於推動兒童合唱享譽樂壇。而以「榮星兒童合唱團」歷時最久、成績最著,獲「台灣合唱音樂之父」美譽。

1957年,台灣第一個私人兒童合唱團「榮星兒童合唱團」正式成立,
由呂泉生擔任團長兼指揮。圖為呂泉生訓練學生發音。(鄭恆隆)

1957年,對台灣文藝觀光事業著力頗多的辜偉甫先生,向呂泉生提出成立兒童合唱團的構想,兩人聯手創立「榮星兒童合唱團」。1967年,呂泉生與辜偉甫率領榮星兒童合唱團,赴日參加「亞洲兒童合唱節」大會,為國內第一支出訪外國的音樂隊伍,也為國家做了最好的「國民外交」。為了推廣榮星兒童合唱團,呂泉生也在不知不覺中,改編創作300餘首歌曲,實為近代台灣藝術歌曲創始功臣之一,於1990年獲得「中國文藝協會作曲獎」、1991年獲得「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獎」,1992年獲「中華民國第四屆金曲獎特別獎」,2007年,在台北領受台美基金會第15屆人才成就諾貝爾獎。

2008年,呂泉生以92歲高壽在洛杉磯逝世。他精采的音樂人生與台灣密不可分,而他所創作的歌曲也將繼續在合唱團與台灣人民的心中,傳唱下去。

更多精彩的老照片,請點選下列連結,至原始網頁繼續瀏覽!

資料來源:台灣大紀元
撰稿記者:鄭恆隆
刊載日期:2013.10.26
引用連結:連結

延伸閱讀:維基百科【呂泉生
延伸閱讀:臺灣大百科全書【呂泉生
延伸閱讀:博客來【呂泉生的音樂人生


行政院文化獎第十一屆得主 ─ 呂泉生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

【中國時報】跨世紀情誼 畢業一甲子開同學會


畢業一甲子,玉井國小光復後第8屆40名同窗,返回母校聚首,
對照當年畢業照,更覺時光飛逝,大夥相約10年後再相逢。(曹婷婷攝)

60年前,教育尚不普及,鄉下學生普遍只完成小學學歷,遑論到府城應試,玉井國小六年甲班10多人卻在老師江森柱帶領下,冒著颱風天道路柔腸寸斷,徒步跋涉1天「赴京趕考」,全員上榜,震撼府城也讓玉井國小聲名大噪。

當年這一班,栽培出美國前副總統高爾親家、國際著名麻醉醫學教授李清木、中央大學教授李哲明、財政部參事吳燦輝等人,這群民國42年畢業的40位同窗昨聚首母校玉井國小,校長周志強號召全校小朋友列隊歡迎,讓老學長窩心不已,大夥更相約10年後再相逢。

光復後第8屆共三班,唯獨這班最特別,「我們班有12人讀大學,非常難得!」專程自台北趕回母校的吳燦輝說,以前的人不重視讀書,但他們班例外,當年跟著江老師趕考,打敗一流學府,讓很多府城人不敢置信,李清木後來更是台大醫科榜首,也有人是公費留學狀元、律師、工程師等。

即使未繼續升學者,也各自在社會上頗孚眾望,像連任4屆楠西鄉長的郭日財、玉井里長楊嘉男等。吳燦輝說,李清木等移居海外同學雖未返台,但古稀之年的大家珍惜這份跨世紀情誼,平日保持聯繫,數月前,江森柱老師辭世,多人也共同送老師最後一程。

75歲張國雄回憶,以前是打赤腳讀冊,求學期間曾挖防空壕,挖到許多噍吧哖事件中罹難者骸骨,印象深刻。校長周志強說,第8屆校友共119人,畢業40年首開同學會,這回則在前台南高工主任陳健泰號召下返母校,並攜手種下1株羅漢松。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撰稿記者:曹婷婷
刊載日期:2013.10.24
引用連結:連結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0月27日 星期日

【TVBS新聞】吳再成引進CPR!台醫療拓荒 走過一甲子



CPR心肺復甦術,現在是台灣相當普遍急救方式,從美國引進到台灣的人,就是馬偕醫院榮譽院長吳再成。

當年他受到行醫的父親影響,立志學醫,60年前,從台大醫學院畢業後,不像其他同學選擇開業賺錢,而是到還在草創時期,員工不到100人的馬偕醫院服務,但當時是院長的羅慧夫醫師,卻給了他多次到國外留學的機會,等學成歸國,不但引進CPR,還接下院長職務,而走了超過一甲子的時間,86歲的吳再成,還是每天固定到醫院為病人看診。

馬偕榮譽院長吳再成:「聽心臟一下。」

86歲高齡、髮蒼蒼,替病人看診從沒缺席,他是馬偕醫院榮譽院長吳再成,披上醫師袍,走了超過一甲子,超過60年行醫路。吳再成:「理想有在達成,辛苦就不覺得辛苦了。」

同件醫師袍,時間倒回30多年前,澎湖交通不方便,吳再成戴斗笠,領軍醫療團辦義診,當時他已經是台北馬偕院長,剛從羅慧夫醫師手中接下院長一職,他們兩人更帶著台灣醫療,走向重要里程碑。吳再成:「羅慧夫院長,把我派去美國,卻發現喔,美國人用CPR,死掉的病人,心臟和肺都停了,還救得起來。」

訓練人員:「打開呼吸道來,先打開呼吸道。」

現在普遍使用的CPR,心肺復甦術,當年就是吳再成在美國深造後,引進台灣,也就是這熱情,為醫院奠定救治重大災害基礎,85年錦新大樓60多人受傷,傷者湧入馬偕急診室,分秒必爭,緊急救人情況,民國68年撫遠街爆炸案,就曾發生過。

吳再成:「從來沒有說過,病人來、我們這邊沒設備,你去別的醫院,都沒有拒絕就對了,別的醫院都不敢收,那時候沒燙傷病房。」

因為仁心、才成醫者,回想當年,會當醫生,會加入員工還不到100人的草創馬偕,影響來自父親。吳再成:「小時候看我的父親醫病人,要幫忙別人,醫生的職業算是第一好。」

父母從沒開口要他當醫生,吳再成自然走上行醫路,不像當時其他同學,選擇開業賺錢,他甘願領固定薪水,醫治更多人,或許有人笑他傻,但這卻是他畢生想完成的夢。

吳再成從羅慧夫醫師手中接下院長一職
「引進CPR」!台醫療拓荒 走過一甲子


資料來源:TVBS新聞
撰稿記者:吳亭儀
刊載日期:2013.10.22
引用連結:連結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台灣演義】整形外科之父.羅慧夫

【台灣演義】整形外科之父.羅慧夫

台灣第一個加護病房
第一個唇顎裂中心是羅慧夫醫師首創!
第一個燒燙傷中心
第一個自殺防治中心
第一個顱顏中心
還有第一個整形美容中心
也都是羅慧夫醫師一手建立!
捐助病患 作育英才
看整形外科之父 羅慧夫的台灣傳奇


2013.10.20【台灣演義】整形外科之父.羅慧夫


50年前,台灣的醫療真的很落後,開刀還要送紅包!

每年增加數百位的唇顎裂病童更慘,只是縫起來,一看就知道是兔唇,一生都受苦。還好有「補臉天使」羅慧夫醫師來到台灣,建立醫師診療費制度,首創唇顎裂中心。

還有好多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重要設施,都是他建立的...我真的好佩服他。一個美國人,32歲來到全然陌生的台灣,把他40年的人生精華和畢生積蓄,都給了台灣~~想想看,整形外科多賺啊~可是羅醫師退休返美時,連一部車都買不起@_@這世界上,就是有這麼偉大的人,更可貴的是,他好愛台灣喔!

臉書專頁:羅慧夫/NCF

延伸閱讀:維基百科【羅慧夫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黃金博物館「金瓜哪裡去?---金水礦業景觀特展」

黃金博物館「金瓜哪裡去?---金水礦業景觀特展」

黃金博特展,邀藝術家與民眾詮釋「金瓜哪裡去」

您知道“金瓜石”的地名由來嗎? 昔日極富盛名的“大金瓜”如今到哪裡去了呢? 

新北市政府文化局所屬黃金博物館10月25日起至103年3月2日,推出「金瓜哪裡去?---金水礦業景觀特展」,將泛黃的老照片以數位影像處理,螢幕上出現滑動的架空礦車、冒煙的廠房、淅哩的雨聲,以及港邊移動的船隻。栩栩如生,參觀者無不融入實境,驚呼連連。

黃金博物館表示,本次「金瓜哪裡去?---金水礦業景觀特展」,在兩間特展室共展出三大主題,包括「礦業歷史資料及老照片」、「民眾的圖文創作」、以及「駐館樂活創意家作品」,等等。希望透過礦業歷史研究、進駐創意家的作品,以及民眾探索等各種觀點來認識金水地景,並以提問方式引領觀眾思考礦業地景百年來的變遷。

金水特展室展出的「礦業歷史資料及老照片」及「民眾的圖文創作」,礦山的歷史老照片經過數位影像處理後,竟透過螢幕栩栩如生地動了起來,神社上飄動的幡旗、搖晃的紅燈籠、礦山冒著煙的廠房,以及遠從採礦場滿載礦石懸空而降的架空索道,等等。讓人身歷其境,仿佛時光倒流。

「民眾的圖文創作展示」部分,黃金博物館從參與「金瓜哪裡去?」臉書粉絲頁圖文徵件的眾多作品當中,遴選出9件詩、文、影像作品,共同參與此次特展的展出。

煉金樓二樓特展室展出「駐館樂活創意家作品」。由今年參與春、夏、秋三季進駐的9組樂活創意家,展出從不同角度詮釋礦山面貌的各類型創作。包含影像、插畫、文字、拼貼、裝置、金屬工藝作品等等。10月26日(六),秋季進駐的創意家們,更會開放日式宿舍整修後的工作室,與民眾分享源源不絕的創意與創作空間。

「金瓜哪裡去?---金水礦業景觀特展」,自10月25日起展至103年3月2日,歡迎各界民眾前來細細品味。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引用連結:連結

延伸閱讀:維基百科【金瓜石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0月24日 星期四

【基督日報】挪威醫療宣教士畢嘉士 奉獻台灣三十載 留動人扉頁

挪威醫療宣教士畢嘉士。(圖:《天下雜誌》)
天下雜誌出版《奇醫恩典》新書發表會

1954年,28歲的畢嘉士醫生在挪威協力差會(The Mission Alliance)派遣之下,帶著新婚的妻子遠從挪威來到台灣。最初服務於專門收留痲瘋病人的台北樂生療養院,之後他更參與了創辦屏東基督教醫院,與台灣第一個殘疾兒童中心「勝利之家」。

在台行醫超過三十年,從痲瘋病、肺結核到五十年代小兒痲痺爆發大流行,他總是在台灣社會被遺忘的角落裡默默付出。他照顧過數千名痲瘋病人、一萬多名小兒痲痺患者,不但引進疫苗與先進醫療技術,更為關懷患者的生命尊嚴而奔走奉獻。

畢嘉士醫師的愛與謙卑 是這個世代需要學習的價值

為了今天(10/15)新書記者會,87歲的畢嘉士醫生再度回到台灣。回首他在台北樂生、高雄醫療服事的痲瘋病患,到屏東自由路上的療養院、屏東基督教醫院的創辦,每一步畢嘉士醫師都倚靠上帝,他說:「透過耶穌的十字架,我們可以成為祂的器皿,完成上帝託付我們的工作。」如同天下雜誌出版創意總監蕭錦綿所說:「我在書中學到的是低頭的力量,當畢大夫遇到困難就禱告!」

蕭總監更表示:「我們可以從書上一同經歷畢大夫生命中最動人的一頁!他所帶來愛與謙卑的力量,是這個世代需要學習的價值!」的確,畢嘉士醫生也期待透過他的故事「可以激勵下個世代的孩子!」而他所激勵的第一個孩子,就是與畢嘉士共事最久的傅德蘭醫生次子、挪威新聞記者傅吉安,他說:「從小就認識畢嘉士醫師,他很有愛心!看到他與爸爸一起從事醫療宣教的同工情誼很美好。」另一位受到激勵的,便是趨勢科技董事長張明正,他曾親眼看見畢醫師捲起袖子,捐血給三地門的原住民病人,那幕深深烙印在他的心裡,他創辦若水國際發展社會企業,很大原因就是受到畢嘉士醫師的影響。

病患20年以上的熱情擁戴

屏東基督教醫院董事長劉侃說:「畢醫生是台灣小兒痲痺工作的起始者,他從美國引進疫苗、請來外科醫生,帶著小朋友搭美國軍機到夏威夷做支架,再把技術引進台灣,對於台灣有莫大的貢獻。」许多曾受到畢嘉士醫師幫助的人,都難忘他的恩情。劉侃分享:「我曾陪同畢醫探望台北樂生療養院的痲瘋病患,有一位病患一看到畢大夫,竟然只問候一聲就跑掉了,正狐疑間,原來,他是去找院內其他病患一起來迎接畢大夫!」畢大夫在樂生不過2年,卻能在離開20年後還得到這樣的歡呼及擁戴,令劉侃驚訝不已,他說:「什麼樣的人給這些痲瘋病患這麼大的安慰?給他們希望,可以活下去?給他們勇氣,可以看到明天?給他們喜樂,可以享受人生?這人就是畢嘉士醫師!」

畢嘉士大夫的事蹟總是令人津津樂道。紀錄片拍攝導演邱才彥,以及接受畢嘉士醫師治療的樂聲療養院病友陳金春(66歲)、吳西梅(67歲),則不約而同地分享令他們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情:「有位病人因肺部萎縮而被痰卡住,畢大夫竟然用嘴將痰吸出來!」此外,邱導演也分享畢醫師解決問題的妙方:當年屏東枋寮有位病人來到屏東基督教醫院求治,很不幸後來過世了,必須將大體送回枋寮。一開始畢醫師請病人老公招計程車載回去,為了不讓司機害怕,畢醫師竟然抱著大體假裝跟他聊天,希望計程車司機不要發現這是屍體,不過因為大體不會動,無法配合演出,後來還是被司機識破了,畢醫師冒著黑夜,一路騎機車揹著大體,將他送回枋寮的家。

他的焦點永遠是下一個需幫助的人 給予他們希望與力量!

畢嘉士醫師是屏東的「榮譽縣民」、「外交之友」,也是「醫療奉獻獎」得主;他的奉獻得到當地人的認同,屏東原住民將屏東基督教醫院視為「我們的醫院」。在挪威,更獲得國王頒贈「聖歐拉夫勳章」(The Medal of St.Olav),表彰他在醫療宣教上的貢獻。他的大愛更遍及越南、玻利維亞、尼泊爾、海地等地。

雖然如此,他的眼光卻永遠定睛在下一個需要幫助的人,畢醫師的女兒,挪威兒童心智科醫生哈娜‧畢嘉士也認同:「我爸爸很樂觀、總是往前看;而且他看的是人的內心,會想到這人將來的可能性。例如,爸爸幫助小兒麻痺的小朋友去上學,希望他未來有好的發展、好的工作。」因此,當畢嘉士醫師離開台灣後,他留下了屏東基督教醫院、勝利之家,以及畢嘉士基金會,讓所愛的臺灣民眾,繼續得到很好的照顧。

今年10月,天下雜誌出版《奇醫恩典》一書,完整記錄畢嘉士醫生至今一生與愛的故事,這本書不只是關於一個挪威醫生在世界與台灣的行醫歷程,更探索醫學倫理與人心中善與謙卑的力量,以及他對生命尊嚴的熱情。


【畢嘉士醫生簡介】
此書為歐拉夫.畢嘉士(Olav Bjorgaas)的人生故事。他是挪威人,1926年生,少年時就立志要以行動展現對人的關愛,故前往荷蘭學醫,成為挪威協力差會(Norwegian Mission Alliance)的醫療宣教士。民國四十三年與妻子渡海來台,先到樂生療養院照顧痲瘋病人。之後參與了屏東基督教醫院,與台灣第一個殘疾兒童中心「勝利之家」的創設。他在台灣照顧過數千名痲瘋病人、一萬多名小兒痲痺患者,不但引進疫苗與先進醫療技術,更為關懷患者的生命尊嚴而奔走奉獻超過三十年。他的大愛還遍及越南、玻利維亞、尼泊爾、海地等地。

在台灣,他是屏東的「榮譽縣民」、「外交之友」,也是「醫療奉獻獎」得主;在挪威,他獲得國王頒贈「聖歐拉夫勳章」(The Medal of St.Olav),表彰他在醫療宣教上的貢獻。

【作者簡介】
Bjorn Jarle Sorheim-Queseth (1981年生)取得廣播電視新聞學的學位後,曾在玻利維亞「協力差會」資訊管理部當志工,同時也是該組織的資訊諮詢顧問。目前是Norge電台的記者和播音員。

資料來源:基督日報
撰稿記者:基督日報編輯室
刊載日期:2013.10.16
引用連結:連結

延伸閱讀:畢嘉士基金會【認識畢嘉士醫師


20131016 挪威醫師畢嘉士 為台灣病患奉獻30年


奇醫恩典:屏東之光.台灣之友.挪威醫生畢嘉士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0月23日 星期三

臺中市大肚區公所「珍藏回憶 追尋溯今」老舊照片展

臺中市大肚區公所「珍藏回憶 追尋溯今」老舊照片展

大肚區磺溪書院在百年歷史當中,先後遭遇戰爭以及洪水的襲擊,幾乎變成廢墟,最後是­政府投入大筆經費才完成修復。

為了將這段歷史故事忠實的呈現出來,公所特別向地方耆老­還有學校,收集了許多老照片進行展出,從影像中不僅可以參與磺溪書院的歲月,就連大肚­區的街景繁榮發展,也有寫實的紀錄,讓參觀民眾勾起陣陣回憶。

展出時間:
102年10月19日至102年10月31日於磺溪書院展出。
102年11月1日至102年11月15日於本所文化藝廊展出。


大台中新聞-大肚老舊照片特展


資料來源:臺中市大肚區公所
發佈課室:人文課
刊載日期:2013.10.8
引用連結:連結

延伸閱讀:維基百科【大肚區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聯合報】分別24年 荷籍男子Erik 找到花蓮警察蔡浚祥

蔡浚祥拿著廿四年前帶Erik去三棧溪戲水的照片。
記者陳家倫/攝影、翻攝

「我年輕時竟然那麼帥!」五十歲歲退休警察蔡浚祥拿著廿四年前舊照片,得知照片中的荷籍男子Erik一直在找他,相當得意。他說,當年帶Erik去三棧溪玩,未料對方如此懷念,立刻寫電子郵件給Erik,「我就是你要找的警察啦!」

「謝謝聯合報,讓我找到老朋友了!」Erik激動感謝,昨天上班收到署名「Exxo」的電子郵件,邊開信件心臟噗通噗通「都快跳出來了」,立即打電話給「Exxo」,聽到話筒聲音的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動,謝謝你們!」

蔡浚祥和Erik已約好十月卅日要在林口或龜山碰面,Erik興奮表示,「我現在已經迫不及待,想快點與老朋友見面!這發生的一切真的太幸運了!」

本報台中市版十五日報導住在台中的荷籍男子Erik在找一位廿四年前帶他暢遊花蓮的警察,Erik現在的中文是慕華,慕華說,當時朋友安排他住到花蓮一位年輕警察家中,他只記得對方英文名字是「Exxo」,對方還很熱情的說,「就是喝洋酒的那瓶XO,知道嗎?」

新聞見報後,引來花蓮員警討論,花蓮縣警局公關室主任劉金元看著Erik提供的照片一眼就認出,「他是小我兩屆的警大學弟啊!」不過蔡浚祥已於去年退休。

蔡浚祥昨天經友人轉告得知Erik在找他,顯得相當開心,再看到Erik提供的尋人照片後,先是驚訝廿六歲時的自己長得那麼帥、身材又好,「我想花蓮現在的年輕警察也找不到幾個那麼帥的吧?」

「只要真心、熱忱永遠都會有朋友和驚喜」,蔡浚祥將Erik的尋人新聞貼上自己臉書,寫下這段話跟朋友分享。他也用手機拍下自己的照片附在email裡頭,邀請Erik帶著他的太太跟小孩來花蓮二度蜜月。

資料來源:聯合報
撰稿記者:陳家倫、林佩均
刊載日期:2013.10.17
引用連結:連結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校史博物館「鐵意志與柔軟心—長榮集團創辦人暨總裁張榮發先生特展」

鐵意志與柔軟心—長榮集團創辦人暨總裁張榮發先生特展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校史博物館首展「鐵意志與柔軟心—長榮集團創辦人暨總裁張榮發先生特展」今(8)日起展出三個月,為了慶賀海大60周年校慶及海大校史博物館開館,張榮發總裁特別致贈海大一艘1984年長榮海運開闢雙向環球航線時所使用的「長雅輪」1:100的模型做為永久館藏。

張榮發總裁特展揭幕典禮由長榮集團首席副主席林省三及海洋大學校長張清風聯合主持,連同長榮集團次席副總裁謝志堅、副總裁林榮華副總裁郭宣瑜、海大副校長李選士及副校長蔡國珍一起為這次「張榮發總裁特展」剪綵,現場吸引了包括長榮集團的主管、海大教職員學生、校友超過200人與會,一同見證這歷史性的一刻。

這一次的特展,是在臺灣首次舉辦的張總裁特展,長榮集團經過半年的策劃,總計展出約200件文物及超過200張歷史照片,完整呈現張總裁創立海運、航空等事業歷程、回饋社會理念及獲得來自世界各國的肯定等事蹟,同時也展出許多張總裁的私人收藏。不論在硬體設備與展示內容的設計,皆符合博物館常設展等級的高規格與高標準,在國內大學中相當罕見。

特展共規劃四個展區,包括長榮集團篇、世界榮耀篇、社會回饋篇及海事教育篇等,每個展區依不同的主題搭配播放各式影片,及深具歷史意義的照片及各式文物等,包括張總裁從未曝過光的珍藏文物、海事古董、模型船及年輕人喜愛的Hello Kitty彩繪機等,內容相當多元豐富。

為了增加展覽的趣味性及與參觀的民眾互動,主辦單位特別成立臉書粉絲專頁,舉辦打卡上傳照片的活動,只要在103年1月8日前,在展覽現場用手機拍下你最喜愛的作品,上傳到粉絲團打卡,留言寫下喜歡的理由,就可以參加抽獎活動,有機會獲得長榮集團提供的香港來回機票及長榮桂冠酒店餐券等大獎,相關活動辦法詳見臉書活動網頁公告。

海洋大學60週年校慶「張榮發總裁特展」,儼然是一部臺灣航運的發展史,從展覽中可以看到海洋立國的臺灣,如何走過當年經濟起飛年代,是十分難得的海洋教育題材,現場還安排學生志工解說導覽,非常適合各級學校校外教學,歡迎學校團體預約看展,預約專線:02-2462-2192分機2121。

特展自即日起展出至104年2月27日截止,開放時間:10:00~18:00,週日及國定假日休館。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刊載日期:2013.10.8
引用連結:連結
臉書專頁:張榮發總裁特展

延伸閱讀:維基百科【張榮發


張榮發特展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

苗栗縣竹南鎮老照片及古文獻徵集活動

中港福德宮老照片

一、活動宗旨:
老照片及古文獻是鎮民共同的歷史光影,為保存珍貴的在地文化資產,特辦理本徵集活動廣徵本鎮古照片及古文獻等文件,經擇其入選作品編輯成冊,提供社會大眾見證本鎮歷史風貌。此外,本鎮刻正辦理鎮志的重修編纂,透過本徵集活動,帶動鎮民的參與,作為「重修竹南鎮志」歷史影像與文獻等基礎資料,期冀鎮民能共襄盛舉一起找尋過去生活點滴的記憶。

二、主辦單位:竹南鎮公所、竹南鎮民代表會

三、承辦單位:竹南鎮立圖書館

四、徵集期間:即日起至103年03月31日止。

五、徵集對象:社會大眾。

六、徵集項目:
(一)照片影像
以老照片為主,錄影資料檔案亦可。舉凡有關本鎮的老照片影像,例如人物、家族、宗教、節慶、禮俗、生活、政經、產業、建設、教育、街景、事件、各行各業、自然生態等,均可提供。

(二)族譜
本鎮各家族舊譜手抄影本、舊譜印刷影本、修訂版本等。

(三)古文書
本鎮各種特定對象之間往來的文書,包括契約文書(例如地契)、書信、手稿(例如詩文手稿)、刊物(例如校刊)、記錄、傳記及及其他具典藏價值的文字資料等。

 七、徵集方式:
(一)請於本所網站下載或依本簡章填寫「竹南鎮老照片及古文獻徵集活動送件表」及「文件授權同意書」。送件表中請填妥完備的照片文獻背景說明,如人、事、時、地、物等歷史背景說明。

(二)一張照片對應一張報名表為原則,件數不限。照片及文獻原件請妥為包裝,放入A4或A4以上尺寸之信封袋交由收件人員辦理。

(三) 古照片送件方式:
1. 單張照片。請自訂照片名稱,簡要敘述拍攝背景與年代。
2. 多張照片。請自訂主題,提供一組「主題系列照片」,參考「主 題系列照片範例」(見範例一:建築沿革,呈現竹南圖書館的舊貌和新貌;見範例二:跨時代的家族合照,請說明拍攝年代與拍攝情境[結婚、滿月、掃墓等],照片出現之人物請盡量標註人名)。

(四)文件若經入選,將給予獎勵,未入選之文件,將由本所通知後領回。

(五) 提供者之照片文件經數位化、重製或複製後,前開複製照片文獻之所有權即歸屬於本所。

(六) 文件提供者必須簽署送件表中之「文件授權同意書」,如發生糾紛,其法律責任由文件提供者自負。

 八、注意事項:
(一)徵集之古照片及古文獻的提供者須擁有該文件之著作財產權或所有權,請勿送交經偽造、翻拍他人之文件或他人所有之文件參與本徵集活動。

(二) 本所將針對入選照片文件進行編輯出版(數位及紙本)、著作、公開展示、數位化圖檔公開檢索瀏覽、攝影、複製、重製及不限形式等用途。並於必要時,執行單位得針對前開老照片文獻等文書進行衍生設計,且不需另予通知及致酬。

(三)經本所選用之照片文獻等於將來作為編輯著作出版時,所生之著作權及出版權歸屬於竹南鎮公所。

 九、收件方式:
 (一)親自送達竹南鎮立圖書館:收件時間為週一至週五早上8點~12點;下午13點~17點,於圖書館二樓辦公室。

(二)郵寄方式:請於信封上加註「竹南鎮舊照片及古文獻徵集」字樣,  以掛號交寄竹南鎮立圖書館(苗栗縣竹南鎮中正路108號)收。如郵寄途中或因不可抗力因素而損害者,恕不負賠償責任。

十、獎勵方式:
捐贈文件經入選者或提供文件經本所加以數位化者,將獲得本所頒贈之感謝狀乙紙。

十一、活動洽詢:
竹南鎮立圖書館 承辦人林玲君
電話:037-463043 分機136
電子信箱:cn3053@chunan.gov.tw
本活動相關訊息及簡章內容,可於本所網站http://www.chunan.gov.tw/下載。

完整活動內容與參加辦法,請點選下列連結,至原始網頁繼續瀏覽!

資料來源:苗栗縣竹南鎮公所
承  辦  人:林玲君
引用連結:連結

延伸閱讀:維基百科【竹南鎮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0月19日 星期六

張良澤教授《日治時期(1895-1945)繪葉書─臺灣風景明信片》新書發表會

《日治時期(1895-1945)繪葉書─臺灣風景明信片》
收錄珍貴的日治時期台灣明信片,引領民眾重新認識台灣之美。
(自由時報記者 王涵平攝)

日本與台灣一直以來有著密不可分的情感,加上曾為日本殖民地,更增添了許多歷史上的重要性,台灣文獻收藏家-張良澤教授本於對台灣歷史的濃厚情感及對文物收藏的喜好,今(19)日於新營文化中心舉辦了《日治時期(1895-1945)繪葉書─臺灣風景明信片》新書發表會,台南市長賴清德也特別出席,除恭賀張教授新書成功發行外,於致詞時更娓娓道來與日本的深厚交流,與在場民眾一同感懷日治時期的福爾摩沙。

《日治時期(1895-1945)繪葉書─臺灣風景明信片》作者張良澤教授,是知名的台灣文獻收藏家,蒐羅台灣文獻數萬件,更致力於台灣文獻的蒐集與台灣文學的研究,除於真理大學創立全國首個「台灣文學系」,1997年亦於淡水校區成立「台灣文學資料館」,2002年將館藏遷至台南校區,是海內外學者關注的焦點。今日出版的新書,除了收錄許多日治時期的明信片,圖片也依照原件大小、顏色重現,另當時台、日人書寫的詩文亦並排其間,呈現「原汁原味」的半世紀台灣風味,配合節錄許多日人當時所撰寫的報導記事與旅遊雜記等,不但兼具田野調查、圖像攝影與文獻記述等功能,更可說是日治時期台灣社會最為寫實的紀錄。

賴市長於致詞時表示,日本人統治台灣50年,從一開始的鎮壓、殖民,到後來將台灣視為「內地延長」的經略,這樣政策的改變也造就、影響了現在台灣未來的發展;例如在政治上,允許某種程度的集會結社、言論自由,因此開始有選舉制度,甚至產生了勞工、農民運動等;在建設上,除了廣建鐵、公路,設置自來水系統、氣象台等,台灣各大城市亦實施完善的都市計畫;而在文化方面,有現代工藝及美術的引進,直接培養出台灣近代第一批美術人,例如將於明年展出的陳澄波、廖繼春、李梅樹、李石樵、藍蔭鼎、張萬傳等人,都是石川欽一郎的學生;農業方面最重要的則是規劃嘉南大圳,讓嘉南平原的灌溉全年無虞;衛生方面,現代醫院及防疫陸續建立,讓人民平均壽命大為提高。從歷史的種種可以看出,日治時期為台灣留下豐富的遺產,日本半世紀的統治不但是台灣歷史的一部分,亦攸關台灣現代化的發展,而這些史料見證這段歷史,因此也彌足珍貴。

今日活動除安排編者張良澤教授介紹此套書,同時也將展出台北州、台南州、高雄州、全島卷、花蓮港廳‧台東廳以及原住民等日治時期明信片原件317張,搭配悠揚的台灣民謠,懷想阿公阿嬤時代的苦澀與風華,營造爺孫世代共通的話題。期盼在台日交流密不可分的今日,透過本次活動,能讓更多在台日人能深度瞭解台灣,讓在地台灣人也能重新認識母國鄉土,營造共同話題,另展覽亦搭配張教授的實體新書及明信片原件導覽,讓史料再現,珍貴又有趣,歡迎市民朋友們一同參觀,見證這段日治台灣史。

新書發表會現場的明信片展示

新書發表會會場展出多張珍貴日治時期相片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民治市政中心
聯  絡  人:新聞及國際關係處 洪崇凱
刊載日期:2013.10.19
引用連結:連結

張良澤教授

延伸閱讀:自由時報【張良澤「日治繪葉書」 見證台灣風光
延伸閱讀:真理大學(台南校區)台灣文學資料館【張良澤名譽館長
延伸閱讀:維基百科【明信片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花蓮縣政府客家事務處「花蓮情懷與志業│馬有岳及竹田村老照片」展覽

「花蓮情懷與志業│馬有岳及竹田村老照片」展覽

「花蓮情懷與志業│馬有岳及竹田村老照片」展覽,即日起至十一月十一日在花蓮縣客家文化會館一樓展覽室展出,邀請到馬有岳家族及富里鄉竹田社區發展協會共同參展,十八日將舉行開幕茶會,除了靜態展覽外,當天下午還安排專題講座「共下行過的竹田村風光」,由竹田社區發展協會邀請在地耆老和文史老師講解演說。 

馬有岳原籍苗栗,民國前十年出生。通霄公學校畢業後,隨家人移居花蓮瑞穗。日治時期,馬有岳為農民喉舌,喚起輿論,被日本政府藉故逮捕入獄近半年,是花蓮地區早期農民運動的先驅者。臺灣光復後,馬有岳擔任二二八事件花蓮地區處理委員會事宜,再度被捕入獄,歷二個多月後才無罪開釋。 

他曾擔任花蓮縣參議員、臺灣臨時省議會第一、二屆議員等重要職務,協助、配合推行政府耕者有其田、公地放領等重要政策,並辦理農友會訊及幹部講習制度、要求開放花蓮港為國際港、修築花東公路、興建東西橫貫公路以及蘇花鐵路等。馬有岳先後擔任公職近二十年,一生為家族、為地方、為社會、為黨國,戮力服務,貢獻卓著。 

而富里鄉竹田社區包涵現今的羅山、竹田、新興三村的範圍,居民同屬一個生活圈,有著相同的義民信仰;竹田社區近年來在歷史、人文、信仰、觀光的文史調查,集結超過三百張的懷舊黑白老照片,附帶文字簡介,可窺見七、八十年來竹田的面貌,包括族群歷史、地名趣談、家族遷移、人物傳記和傳奇故事,每張圖片都有先民們動人的故事、奮鬥的過程。竹田也是東部的義民信仰中心,「竹田義民亭」是花東唯一也是最具規模的義民廟,具有七十年的歷史。

「花蓮情懷與志業-馬有岳及竹田村老照片」
展覽期間:102年10月3日(週四)至 102年11月11日(週一)
展覽地點:花蓮縣客家文化會館(花蓮縣吉安鄉中正路二段60號,南埔加油站後方)

「花蓮情懷與志業│馬有岳及竹田村老照片」展覽摺頁

「花蓮情懷與志業│馬有岳及竹田村老照片」展覽摺頁

資料來源:更生日報
撰稿記者:李婕妤
刊載日期:2013.10.16
引用連結:連結

資料來源:花蓮縣政府客家事務處
引用連結:連結

馬有岳紀念雕像

一九六二年馬有岳(右四)陪同省主席黃杰(右五)視察交通建設

延伸閱讀:洄瀾網【馬有岳及竹田村老照片客家文化館展出
延伸閱讀:更生日報【北迴鐵路推手 馬有岳事蹟出版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人間衛視】陳定南母校-三星鄉大洲國小 舉辦紀念回顧展覽

大洲國小90週年校慶 陳定南縣長紀念特展

前法務部長陳定南過世即將七周年,他的小學母校,宜蘭三星鄉的大洲國小,今年舉辦九十周年校慶,特別在校內走廊,舉辦了一場陳定南紀念回顧展。展示陳定南教育子女的讀書方法,陳定南教育基金會將把這套方法集合成冊出版,贈送給全校師生。

走廊上陳定南的回顧展,吸引了駐足閱讀的家長和老師,他們對老縣長陳定南堅持環境永續的前瞻,注重氣候變遷的水土保持工作,在當時看來都是前衛創舉,但是現在就顯得彌足珍貴。

宜蘭縣三星鄉的大洲國小,是陳定南的母校,九十周年校慶,校方特別向陳定南教育基金會商借相關資訊,在走廊上展出陳定南的一生回顧展,當中一張陳定南頒給陳定南的獎狀,引起大家的好奇心。

歡慶校慶的同時,家長更重視教育方法。展示中,擷取了陳定南教育子女的讀書方法,廣受師長的注意,陳定南教育基金會將在今年年底,集合陳定南教育子女方法的全套內容,出版成冊,將免費捐贈給陳定南的母校師生,希望能教育出更多像陳定南這樣優秀傑出的人才。


20131017 陳定南小學母校 舉辦紀念回顧展覽

資料來源:人間衛視
撰稿記者:吳玉茹、賴志慶
刊載日期:2013-10-17
引用連結:連結
延伸閱讀:陳定南教育基金會【大洲國小90週年校慶 陳定南縣長紀念特展

延伸閱讀:維基百科【陳定南
延伸閱讀:博客來【陳定南前傳
延伸閱讀:博客來【為官的品格:陳定南還沒完成的志業與自傳

1/2 民視~台灣演義:陳定南傳 20120722

 
2/2 民視~台灣演義:陳定南傳 20120722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0月16日 星期三

【自由時報】「白冷圳之父」磯田謙雄紀念銅像揭幕

磯田謙雄的女兒松任谷良子(左2)與兒孫和銅像合照,
後方為倒虹吸管引水工程。 (記者張瑞楨攝)

打造東亞最長「倒虹吸管」

打造出東亞最長「倒虹吸管」,灌溉滋養台中市新社地區,獲得「白冷圳之父」美譽的磯田謙雄,其紀念銅像昨天揭幕。磯田謙雄的長女松任谷良子以感性語氣說:「爸爸的銅像宛如他生前般活著,陪伴著白冷圳的日出月落、物換星移,永遠守護這裡。」

此銅像出於雕塑家謝棟樑之手,採磯田謙雄最常穿著的西裝造型,坐在石椅遙望二號倒虹吸管的水閘門;背景是跨越山谷的水管,用地由安妮公主花園提供,設施與銅像則由中市政府水利局等單位斥資興建。

女憶父「颱風天戴斗笠 巡視工程」

誕生於台北市、現年八十五歲,童年隨著父親走遍新社等地的松任谷良子回憶說,父親常帶她巡視白冷圳,父女就在堤岸旁漫步;印象最深的是颱風來襲,父親只戴著一頂斗笠,就冒著狂風豪雨巡視工程,擔心工期延宕,害得母親恐懼憂心。

台中新社菇農感恩 赴日探望其女

她生於台灣、長於台灣,受台灣之養育,直到廿歲才離台。她說,很高興父親的工程能造福台灣新社,上月新社農民帶香菇到日本探望她,她感動地流淚。

昨天,磯田謙雄的家屬與日本金澤市議員、「仰慕八田與一技師夫妻台灣友好會」成員等共卅一人到場;台中市副市長徐中雄與前亞東關係協會會長廖了以說,此銅像具有感恩之意,呈現台灣人「吃水果,拜樹頭」的飲水思源傳統,也深化台、日民間情誼。

現年九十七歲的耆老楊阿漢說,新社農作物靠白冷圳灌溉,居民生活才能提升,並締造香菇、文心蘭花卉產業,他與磯田謙雄素未謀面,卻對這位技師「感恩如湧泉」。

白冷圳灌溉系統源於日治時代,於新社成立蔗苗養成所,需水源灌溉甘蔗苗。總督府委任磯田謙雄興建,他利用台地之間的高低落差,把引自大甲溪的水源,用「重力引水」翻山越嶺,輸送到新社台地的高點;再透過分支灌溉系統送至台地各處,其中,編號二的「抽藤坑倒虹吸管」長度近三百五十公尺,是遠東最長的倒虹吸管,並被中市政府列為歷史建築。

磯田謙雄與「倒虹吸管」

有「白冷圳之父」美譽的磯田謙雄,常與「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相提並論,他是八田與一的學弟,跟著八田與一學習工程實務技術,兩人形同父子與師徒。

八田與一建造烏山頭水庫時,隨行者就是學弟磯田謙雄;磯田謙雄磨練豐富的工程技術後,總督府於1928年底,委任他擔任「台中州大南庄蔗苗養成所灌溉導水路工事」主任,亦即現在的白冷圳灌溉系統。上述工事歷經3年半竣工,1932年10月14日正式通水,至今已81年;當年斥資104萬日圓,相當於現在的12億元台幣。

從大甲溪畔白冷台地的引水口,至新社大南台地的南端,主幹線長16餘公里,並以重力與「倒虹吸管」技術,翻山越嶺輸送水源。以抽藤坑倒虹吸管為例,水滑下81公尺的山谷後,其衝力形成自然動力,可透過全長約350公尺的水管,抵達另一個山頭,完成輸水任務。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撰稿記者:張瑞楨
刊載日期:2013.10.16
引用連結:連結


1020821 台中新社白冷圳 磯田謙雄造福百姓


延伸閱讀:維基百科【白冷圳
延伸閱讀:臺灣大百科全書【白冷圳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世新57:翠谷時光機」歡度57周年校慶 66幅經典老照片憶當年

「世新57:翠谷時光機」世新大學五十七周年校慶回顧攝影展

世新大學五十七歲了!為了慶祝五十七周年校慶,公共事務處特別舉辦「世新57:翠谷時光機」世新大學五十七周年校慶回顧展活動,從各界蒐羅到的六千多張老相片中挑出六十六幅展出,現場逾三百名師生、校友們回校共襄盛舉。

回顧展共分為「校景」、「活動」、「人物」三個展示區。從昔日校景看到世新披荊斬棘的甘苦歷史;從各類活動中,看到不同年代世新學子的樣貌與青春紀錄;從人物展區裡看到歷任總統、傑出人士、校友們在世新演講的經典畫面,如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及現任總統馬英九等,珍貴照片今昔比對重新回味,感受十分有趣。

作家林海音(最左站立者)16歲時,就讀北平新聞專科學校
(世新前身)的青澀照片。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攝影

值得一提的,知名作家林海音當年為「北平新聞專科學校」(世新大學前身)第一屆校友,昔日清純、可愛的模樣,即使逾五十餘載其形象依舊生動如栩。公共事務副校長熊杰表示:「我們希望透過回顧展慶賀世新57歲生日,也讓學子感受當年的世新風采。」

這次活動以「時光機」為概念,展出現場設有「互動拍照區」,公共事務處以3D立體背板重現櫻花盛開的世新山洞口校景,讓現場民眾紛紛搶拍留念。除此之外,特製的「SHU57」銅鑼燒、彈珠汽水,也是人人喜愛的最佳伴手禮。

回顧展展期為十月十五日(二)至十月十九日(六)每日上午十時至下午五時,展出地點為世新大學管理學院一樓大廳,歡迎各界蒞臨觀賞。



資料來源:世新大學公共事務處
撰稿記者:林書毅
刊載日期:2013.10.15
引用連結:連結
臉書專頁:連結

延伸閱讀:世新大學公共事務處【世新57年的蛻變!校友齊聚一堂話當年
延伸閱讀:世新大學公共事務處【半世紀經典照片收藏!山洞口裡的翠谷故事
延伸閱讀:聯合報【世新半世紀收藏 看林海音青澀照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自由時報】曾駐台南 9美軍齊聚憶往

曾駐守台南的九名美國老兵,此次舊地重遊與台灣老友相見歡。
(自由時報記者 林孟婷攝)

六○、七○年代曾駐紮在台南的九名美軍,在「美軍美僑在台南研究協會」邀請之下,昨日齊聚愛國婦人館憶當年,現場展出多幅早期台南人事物的珍貴老照片,重新呈現當年府城風華。

「十八歲就隨著美軍來到台南,對台灣的印象則是民眾都好友善」,近卅年沒來過台灣的韋德(Wade Phillips)看到自己當年擔任憲兵的老照片,與妻子開心地相視而笑,為了參加活動,與妻子特地從美國德州飛來台灣與老戰友相聚。

「在台南住了將近一年多的時間,對台灣農村印象極深」,韋德說,有次騎腳踏車經過農田,當時天氣熱,流了滿身汗的他很口渴,剛好看到有農夫正在採收鳳梨,當場就買下,農民還很親切地幫他削好,品嚐到鮮甜止渴的鳳梨,「這真的是很美好的回憶」。

曾在台南空軍基地擔任消防員的尤金(Eugene Hirte)說,當年台南大飯店發生嚴重大火,救災機關求助台南美軍幫忙,與其他同事前往救災,印象深刻,當時媒體還大篇幅報導,他說,此次來台就是入住台南大飯店,覺得很有緣分。

在台南定居七年的路易斯(Louis Horsley)曾在台南擔任憲兵三年多並認識台灣籍妻子,他說,很喜歡台南的風土民情,退休後跟著太太回到台南定居,感受府城悠閒生活。

當年在台南空軍基地美軍俱樂部擔任調酒師的八十歲黃瑞源也參與盛會,現場調製雞尾酒與在場人士分享,黃瑞源說,在美軍俱樂部服務十多年時間,調酒技術、美語對話都是在當時所學,還加倍自修學英文以達到溝通無礙。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撰稿記者:林孟婷
刊載日期:2013.10.14
引用連結:連結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駐台美軍憶當年 掀起台南空軍基地歷史面紗-今日大話新聞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新北市板橋區」的照相館、相片沖印店與《照片掃描服務》推薦

板橋區徽

這裡有「新北市板橋區」17家照相館、相片沖印店的基本資料,包含店家名稱、地址、電話與地圖等。

查詢照相館、相片沖印店是要...
    拍攝證件照、畢業照、沙龍照嗎?
    沖洗照片嗎?
    加洗照片嗎?
    還是要掃描照片呢?

現在您只要按下這個連結,就可以瀏覽這些店家的資料了!

製作《婚禮MV》《結婚MV》《成長MV》《感恩MV》,需要照片掃描服務嗎?
製作《結婚週年紀念影片》,需要照片掃描服務嗎?
製作《長輩追思紀念影片》,需要照片掃描服務嗎?
製作《父親節相片書》《母親節相片書》,需要照片掃描服務嗎?
準新娘備份《小時候的照片》,需要照片掃描服務嗎?
長輩的《日本時代老照片》,需要照片掃描服務嗎?
家裡的《老照片》《老相片》《舊照片》《舊相片》,需要照片掃描服務嗎?

版主在此向您推薦「5元相片掃描館」的照片掃描服務

「5元相片掃描館」成立於2011年,是照片掃描與手工修圖的專門店家。
服務普獲好評,截至目前為止,累計收到客戶的見證留言達183則。

    採用「平台式」高階掃描器,全程手工操作,沒有夾紙或刮傷的風險。
    採用「相片專用」高階掃描器,色彩逼真亮麗,遠勝「多功能事務機」。

    600 dpi高解析度。
    適合用於Full HD高畫質MV影片的製作,例如:Pixwed 藍圖婚禮電影。
    3×5吋照片掃描後的圖檔尺寸約3000 × 2100畫素,約630萬總畫素。
    4×6吋照片掃描後的圖檔尺寸約3600 × 2400畫素,約864萬總畫素。

    以TIFF〈.tif〉檔掃描、微調與修圖。
    完成後,再轉成無壓縮最高品質〈12級〉的JPEG〈.jpg〉檔,保留更多的影像細節。
    3×5吋彩色照片的JPEG〈.jpg〉掃描圖檔,大約是 4 ~ 5 MB。
    4×6吋彩色照片的JPEG〈.jpg〉掃描圖檔,大約是 6 ~ 8 MB。

    照片掃描費用:
    100張以內:每張6元。100張以上:每張5元。最低掃描數量20張。

    手工修圖費用:每張2元
    每張照片會有兩張圖檔:「原始掃描檔」+「修圖檔」。
    完整的手工修圖服務,包含:簡易瑕疵污漬修除、手震模糊修正、逆光調整、褪色還原、色偏校正、明暗對比調整等。

詳細服務說明,請看這篇【5元相片掃描館的服務說明與聯絡方式】

但是,照片要寄到高雄市鳳山區給「5元相片掃描館」,您可能會有所顧慮。
珍貴的老照片會不會寄丟了呢?

其實,貼心的「包裹追蹤查詢系統」,清楚顯示包裹的最新動態,可安全又快速的寄達。
有九成以上的客戶,都是利用黑貓或郵局的宅配服務,將照片寄來的噢!

建議您瀏覽以下這兩篇文章,相信您就不會再擔心了!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大紀元】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西螺大橋推手-李應鏜特展」

李應鏜的女兒李雅容。(大紀元記者廖素貞/攝影)

走過一甲子的西螺大橋由中、美、日三國合作建造。當年擔任第一屆台南縣參議員及西螺鎮長的李應鏜是幕後功臣,畢生為續建西螺大橋而奔走,為了醫病散盡家財。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在西螺大橋60周年慶,特舉辦「西螺大橋推手-李應鏜特展」。

從少年到壯年、求學階段到結婚生子的老照片,每張都是珍貴的歷史鏡頭,還有建橋時的艱辛過程紀錄片及民國42年大橋通車典禮的盛況。

李應鏜1909年生於西螺有錢人家,11歲才上小學,但聰穎過人,五年級時不滿日籍老師侮辱台籍同學而與老師嚴重衝突,憤而輟學,跳級就讀台灣第一所新制中學長榮中學,尚未畢業,即赴日本京都留學。衣著考究、風度翩翩的李應鏜有「英國紳士」美名。

為了續建西螺大橋而從政的李應鏜擔任過第一屆台南縣參議員、西螺鎮第三任鎮長。為了美援,擔任2年9個月的鎮長,變賣三甲多田產。在他的大力奔走下,西螺大橋終在1953年竣工通車。但因勤於公務,積勞成疾,為了醫病而散盡家財,1959年病逝,享年50歲。

南橋北館,西螺大橋依習俗應取名為溪州大橋,雲、彰二縣曾為命名而爭執,後來二地父老明白,是李應鏜面謁總統蔣介石及爭取美援,能興建完成應歸功於西螺人,因此命名為「西螺大橋」。

臺灣導報記者 廖承恩拍攝

西螺大橋推手-李應鏜特展
展覽地點: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  雲林縣西螺鎮延平路92號 
開館時間:每週二~周日上午8:30~下午5:30 (週一休館) 
聯絡電話:(05)586-1444

資料來源:大紀元
撰稿記者:廖素貞
刊載日期:2013.10.12
引用連結:連結


雲林新聞網-西螺大橋通車 李應鏜功不可沒



真正愛台灣,不可不知李應鏜﹣﹣西螺大橋的推手

延伸閱讀:臺灣導報【西螺大橋推手 李應鏜特展開幕
延伸閱讀:自由時報【前西螺鎮長李應鏜子孫 返鄉尋根
延伸閱讀:賴永祥長老史料庫【西螺李應鏜夫婦的生平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0月11日 星期五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棒球與我」照片徵集上傳臉書活動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棒球與我」照片徵集上傳臉書活動

【活動辦理時間】即日起至12月29日止

【系列活動說明】
以「棒球與我」為主題,邀請粉絲翻出家中珍藏已久的棒球相關物件,包括記錄球員身影的照片、一套球卡、一張球票、一顆簽名球、一塊為球隊加油的標語看板等等,活動期間除每月選出人氣獎,亦包括參加獎等鼓勵粉絲參與。活動最後將由館內評審團選出佳作,並展示於棒球展展覽現場。

【照片徵集活動說明】
1.照片上傳步驟及規格
   (1)可上傳下列檔案格式之照片到本活動頁面塗鴉牆
        i.翻拍或掃描的老照片
       ii.自攝照片

   (2)請運用臉書功能盡可能詳細的幫照片標註「地點」,並留下「年/月/日/當天的哪個時段」等時間細節

   (3)請在圖說的部份留下250字左右的照片故事,告訴我們關於這張照片的回憶。

2.評審辦法及獎勵
   (1)參加獎(50名):活動期間最先上傳照片前50名觀眾將獲得本館特展文創品。

   (2)人氣王評選(3名):本活動進行期間,每月依按「讚」數量及原po與留言者的回覆互動,選出最佳人氣獎1名,共計3名,獲中華職棒聯盟提供簽名球、本館特展紀念品。

   (3)優質佳作獎(25名):臺史博將針對「棒球與我」照片,透過館內棒球展策展團隊、研究人員組成的評審團,選出25名優質佳作,並展示於棒球展展場,入選作品將獲得專刊一份、本館特展紀念品、文創商品或合作單位提供獎品等。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棒球與我」照片徵集上傳臉書活動

完整活動內容與參加辦法,請點選下列連結,至原始網頁繼續瀏覽!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刊載日期:2013.10.11
引用連結:連結
官方網站:連結
臉書專頁:連結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國立台灣文學館《永是有情人-琦君捐贈展》

琦君

文化部所屬國立台灣文學館10月9日起以《永是有情人》為題,推出散文大家琦君捐贈展,其中將首次公開展出琦君的私人物品,包括衣服、髮簪及結婚證書等,以及琦君歷來著作、藏書、信札及照片,展覽將完整呈現琦君的一生及文學成就。主辦單位表示這是今年台文館徵集文物數量最多的一次,捐贈展的推出意義重大。

琦君兒子李一楠、媳婦陳麗娜為替琦君文物覓得妥善的保存機構,自2010年起即與國立台灣文學館洽談捐贈事宜,內容包括1400餘本藏書、1600餘封信札、7000張相片以及資歷證件正本等,為今年入館文物數量最多者,歷經多時終於完成徵集程序並舉行捐贈展。除文物外,更將琦君結婚證書、常穿衣物及贈媳的髮簪、剪斷的金戒指亦將一併展出,呈現琦君以一女性之姿而成散文巨擘的風采。

琦君自1954年自費出版第一本作品《琴心》開始,便在小說與散文創作中大放異彩,作品風格溫柔敦厚,平實易讀,多篇文章被選編至國內外教科書,傳頌里巷,她於72歲時發表的作品〈橘子紅了〉,更曾改編為電視劇,感動了許多人。琦君居臺時間總計35年,在美20年。夫婿李唐基先生細心為琦君收存一切資歷證件、早年相片,為本展得以呈現不可不提的重要功臣。 

台文館館長李瑞騰曾談及琦君的文學成就,稱其「文字漂亮,景致與情緒渾然天成」,並說琦君作品從人與情出發,並擴大到對土地的熱愛,也有對台灣社會、生活環境的描繪,值得深入研究。琦君作品備受推崇,夏志清曾讚譽琦君:「第一流的散文家,一定有超人的記憶力,把過去的真情實景記得清清楚楚。」 

本展以「永是有情人」為題,除了《永是有情人》一書為其自陳身世的著作有其重要意義外,更透露了琦君重「情」的心態。不只是懷舊之情,琦君旅美、居臺,每到一處都與當地友人保持深摯淳厚的情感,並化為詩文與信札,字裡行間可見其真性情。

「琦君捐贈展」展場位於台灣文學館2樓展覽室,共分為四個主題展區,第一區「萬水千山師友情」,主要呈現琦君作品對老師的回憶與讀者及親友的信札;第二區為「三更有夢書當枕」,列舉了琦君重要著作及其專業、興趣等;第三區為「千里懷人月在峰」,介紹了琦君筆下綿密的親情網絡,對於另一半李唐基先生、兒子李一楠多有描述,懷人兼懷鄉。第四區「留予他年說夢痕」,以琦君重要資歷證件及隨身物品為展示重點,紀錄琦君一生重要經歷。

國立台灣文學館《永是有情人-琦君捐贈展》

資料來源:文化部
刊載日期:2013.10.7
引用連結:連結

琦君與李唐基結婚照,時間是1950年。(中評社 趙家麟攝)

琦君的手稿(中評社 趙家麟攝)

延伸閱讀:維基百科【琦君
延伸閱讀:臺灣大百科全書【琦君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新北市三重區」的照相館、相片沖印店與《照片掃描服務》推薦

三重區徽

這裡有「新北市三重區」12家照相館、相片沖印店的基本資料,包含店家名稱、地址、電話與地圖等。

查詢照相館、相片沖印店是要...
    拍攝證件照、畢業照、沙龍照嗎?
    沖洗照片嗎?
    加洗照片嗎?
    還是要掃描照片呢?

現在您只要按下這個連結,就可以瀏覽這些店家的資料了!

製作《婚禮MV》《結婚MV》《成長MV》《感恩MV》,需要照片掃描服務嗎?
製作《結婚週年紀念影片》,需要照片掃描服務嗎?
製作《長輩追思紀念影片》,需要照片掃描服務嗎?
製作《父親節相片書》《母親節相片書》,需要照片掃描服務嗎?
準新娘備份《小時候的照片》,需要照片掃描服務嗎?
長輩的《日本時代老照片》,需要照片掃描服務嗎?
家裡的《老照片》《老相片》《舊照片》《舊相片》,需要照片掃描服務嗎?

版主在此向您推薦「5元相片掃描館」的照片掃描服務

「5元相片掃描館」成立於2011年,是照片掃描與手工修圖的專門店家。
服務普獲好評,截至目前為止,累計收到客戶的見證留言達183則。

    採用「平台式」高階掃描器,全程手工操作,沒有夾紙或刮傷的風險。
    採用「相片專用」高階掃描器,色彩逼真亮麗,遠勝「多功能事務機」。

    600 dpi高解析度。
    適合用於Full HD高畫質MV影片的製作,例如:Pixwed 藍圖婚禮電影。
    3×5吋照片掃描後的圖檔尺寸約3000 × 2100畫素,約630萬總畫素。
    4×6吋照片掃描後的圖檔尺寸約3600 × 2400畫素,約864萬總畫素。

    以TIFF〈.tif〉檔掃描、微調與修圖。
    完成後,再轉成無壓縮最高品質〈12級〉的JPEG〈.jpg〉檔,保留更多的影像細節。
    3×5吋彩色照片的JPEG〈.jpg〉掃描圖檔,大約是 4 ~ 5 MB。
    4×6吋彩色照片的JPEG〈.jpg〉掃描圖檔,大約是 6 ~ 8 MB。

    照片掃描費用:
    100張以內:每張6元。100張以上:每張5元。最低掃描數量20張。

    手工修圖費用:每張2元
    每張照片會有兩張圖檔:「原始掃描檔」+「修圖檔」。
    完整的手工修圖服務,包含:簡易瑕疵污漬修除、手震模糊修正、逆光調整、褪色還原、色偏校正、明暗對比調整等。

詳細服務說明,請看這篇【5元相片掃描館的服務說明與聯絡方式】

但是,照片要寄到高雄市鳳山區給「5元相片掃描館」,您可能會有所顧慮。
珍貴的老照片會不會寄丟了呢?

其實,貼心的「包裹追蹤查詢系統」,清楚顯示包裹的最新動態,可安全又快速的寄達。
有九成以上的客戶,都是利用黑貓或郵局的宅配服務,將照片寄來的噢!

建議您瀏覽以下這兩篇文章,相信您就不會再擔心了!

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新北市中和區」的照相館、相片沖印店與《照片掃描服務》推薦

圓通禪寺

這裡有「新北市中和區」10家照相館、相片沖印店的基本資料,包含店家名稱、地址、電話與地圖等。

查詢照相館、相片沖印店是要...
    拍攝證件照、畢業照、沙龍照嗎?
    沖洗照片嗎?
    加洗照片嗎?
    還是要掃描照片呢?

現在您只要按下這個連結,就可以瀏覽這些店家的資料了!

製作《婚禮MV》《結婚MV》《成長MV》《感恩MV》,需要照片掃描服務嗎?
製作《結婚週年紀念影片》,需要照片掃描服務嗎?
製作《長輩追思紀念影片》,需要照片掃描服務嗎?
製作《父親節相片書》《母親節相片書》,需要照片掃描服務嗎?
準新娘備份《小時候的照片》,需要照片掃描服務嗎?
長輩的《日本時代老照片》,需要照片掃描服務嗎?
家裡的《老照片》《老相片》《舊照片》《舊相片》,需要照片掃描服務嗎?

版主在此向您推薦「5元相片掃描館」的照片掃描服務

「5元相片掃描館」成立於2011年,是照片掃描與手工修圖的專門店家。
服務普獲好評,截至目前為止,累計收到客戶的見證留言達183則。

    採用「平台式」高階掃描器,全程手工操作,沒有夾紙或刮傷的風險。
    採用「相片專用」高階掃描器,色彩逼真亮麗,遠勝「多功能事務機」。

    600 dpi高解析度。
    適合用於Full HD高畫質MV影片的製作,例如:Pixwed 藍圖婚禮電影。
    3×5吋照片掃描後的圖檔尺寸約3000 × 2100畫素,約630萬總畫素。
    4×6吋照片掃描後的圖檔尺寸約3600 × 2400畫素,約864萬總畫素。

    以TIFF〈.tif〉檔掃描、微調與修圖。
    完成後,再轉成無壓縮最高品質〈12級〉的JPEG〈.jpg〉檔,保留更多的影像細節。
    3×5吋彩色照片的JPEG〈.jpg〉掃描圖檔,大約是 4 ~ 5 MB。
    4×6吋彩色照片的JPEG〈.jpg〉掃描圖檔,大約是 6 ~ 8 MB。

    照片掃描費用:
    100張以內:每張6元。100張以上:每張5元。最低掃描數量20張。

    手工修圖費用:每張2元
    每張照片會有兩張圖檔:「原始掃描檔」+「修圖檔」。
    完整的手工修圖服務,包含:簡易瑕疵污漬修除、手震模糊修正、逆光調整、褪色還原、色偏校正、明暗對比調整等。

詳細服務說明,請看這篇【5元相片掃描館的服務說明與聯絡方式】

但是,照片要寄到高雄市鳳山區給「5元相片掃描館」,您可能會有所顧慮。
珍貴的老照片會不會寄丟了呢?

其實,貼心的「包裹追蹤查詢系統」,清楚顯示包裹的最新動態,可安全又快速的寄達。
有九成以上的客戶,都是利用黑貓或郵局的宅配服務,將照片寄來的噢!

建議您瀏覽以下這兩篇文章,相信您就不會再擔心了!

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自由時報】大路關老麵店辦藝文展 老照片說故事

大路關老麵店5日起辦老照片展,為保留鄉情盡一份心力。 (記者羅欣貞攝)

四○至五○年代高樹鄉大路關居民集資齊力興建大橋、以及歷經八八水災的過程,透過影像讓外界更了解地方舊事,大路關老麵店五日起舉辦老照片展,為保留鄉情盡一份心力。

高樹鄉大路關、新豐社區及里港鄉信國社區,發展成屏北金三角文化生活圈,各自具有鮮明文化特色,綠元氣產業交流促進會,十月起以「屏北金水|金三角水水蹤跡」為主題,規畫老照片展,獲得大路關老麵店負責人溫世和的支持。

溫世和把麵店變成藝文空間,他表示,除了有鄉親提供的四十多幀老照片,也將大路關區域昔時充滿在地味道的山歌,以書法創作呈現,歌詞化為文字藝術,變成一幅幅動人的作品。

遊客只要任選相片展中三處,實地走訪入鏡拍照寄至綠元氣產業交流促進會,就有機會獲得小禮物,大路關老麵店位高樹鄉廣福村,老照片展至十一月五日展出。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撰稿記者:羅欣貞
引用連結:連結


延伸閱讀:臺灣大百科全書【大路關石獅公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3年10月6日 星期日

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哭泣的校園】二二八與教育界受難人員紀念特展

【哭泣的校園】二二八與教育界受難人員紀念特展

二二八與教育界受難人員紀念特展

【特展名稱】哭泣的校園  二二八與教育界受難人員紀念特展

【展覽日期】102.10.5(六)-102.12.8(日)

【展覽地點】台北二二八紀念館地下1樓特展室

【展覽地址】臺北市凱達格蘭大道3號  電話:(02)2389-7228

【展覽簡介】

二二八事件中受難的教育人員眾多,為紀念二二八事件中受難的教育人員,特別舉辦本次展覽。二二八事件中,年輕學生參與學生政治自衛隊,其中臺北市私立延平學院遭到關校命運,且師生多人遇難。位於淡水的淡江中學,校長陳能通,訓導主任黃阿統等人遭國軍逮捕罹難。本特展以二二八受難學校及師生之事蹟為主軸,輔以說明當時各地學生自衛隊的遭遇及其後的清鄉白色恐怖情形,說明當年校園教育界之不幸悲劇。

資料來源:台北二二八紀念館
引用連結:連結


228教育界受難者紀念展開展 外省受難教師家屬感性憶往

在法國號靜穆悠揚的「奇異恩典」樂音中,【哭泣的校園】二二八與教育界受難人員紀念特展」在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特展室揭開序幕,這是繼二二八事件與司法人員受難者紀念展、醫界受難者紀念特展後,台北市文化局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策劃的第三檔系列展。

記者會上特別邀請外省籍受難教師徐征之長女徐光女士、延平學院受難學生李日富家屬李坤龍先生、當年延平學院的學生陳瑳瑳、陳秀蓉女士、延平學院創辦人之一劉明先生之家屬,淡江中學受難教師盧園的家屬出席。

徐光女士感性憶往,拿著1947年父親徐征來不及看到的,
其與母親在春節到相館拍的合照。

代表教育界受難者致詞的徐光女士是二二八外省受難教師徐征的長女,她的父親徐征是台灣最早的國語教師,曾於台灣大學、延平學院進行國語教學,卻不幸在二二八事件中受難,徐光在致詞時拿出父母親最後的合照,是二二八事件發生的前夕春節在相館的合影,未料照片尚未洗出來父親就被捕,令人不勝唏噓。而李日富先生曾任二二八事件時協助維持治安的台北市學生隊的幹部,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延平學院遭到被關校的命運,他回到雲林縣老家,在台西國小任教時遭到逮捕而被槍決。

徐光相當感性的娓娓道出父母親的故事,及感念母親在父親失蹤後獨立撐天的堅強。她說父親是北平人,就讀北京師範大學時專攻中國文學及現代史,與滿清貴族的母親結婚。日據時代的民國26年,就帶著妻兒來台教書,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曾聘他開設中國語文講座,同時也擔任臺北其他學校國語教師。光復後原本打算返回北京,但因意外摔斷腿又留了下來,那時很多人都想讀書,父親不發光復財都免費授課,大家都尊稱他為「北京先生」,國語課堂堂爆滿,當時永樂座戲院老闆開放讓父親在戲院裡授課。父親並未參與任何政治活動,卻在民國36年3月15日傍晚吃飯時被四名便衣從家中帶走,從此杳無音訊,家人始終不明白他被抓的原因及下落。

父親遇害時才39歲,留下四個兒女,最大的她10歲最小的弟弟2歲半,舉目無親無助茫然的母親,在二二八那年某個秋天傍晚,帶著四個孩子到圓山基隆河邊玩,打算天黑後,就將四個孩子推下河,自己再投河自盡。突然,才三歲的弟弟興奮地撿到小毛蟹,跑去向媽媽要手帕包起來,說:「要將毛蟹養大生好多好多的毛蟹」,母親頓時被孩子天真的話驚醒,放聲大哭,徐光回憶,母親的哭聲在四下無人的向晚圓山橋下,迴盪許久,迄今仍令她感到心悸。印象中母親不曾再哭過,貴族出身的母親擺菸攤、幫傭、洗衣、甚至賣血,什麼事都做過就為了要將我們撫養長大,一家五口決不輕易分離。這是徐征這位唯一外省籍的二二八受難者遺留的家屬,曾經徘徊生死關口的往事,令人動容。

二二八事件中教育界受難人員96人名單(包含日後受到白色恐怖影響而受難者),其中死亡及失蹤27人,遭拘禁57人,傷殘1人,逃亡自新等11人。展場內共分為三個展區。

67年前曾在延平學院短暫同窗過的陳瑳瑳、陳秀蓉女士難得再聚首,
左為徐光女士。

第一展區是延平學院蒙難故事,延平學院是台灣人成立的第一所私立大學,於1946年10月10日開學,然而在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後被迫關校,依據二二八解密檔案延平學院被迫關校的原因為:除了該校學生都是夜間上課的社會青年,不僅主動參與二二八學生隊之外,在機密檔案中表示延平學院的老師皆為東京帝大出身,師生都缺乏祖國意識,平時上課都以台語和日語授課,違反長官公署的國語政策,因此遭到關校的命運,而後改名延平補校,仍有不少師生在白色恐怖時間遭逮捕、槍決、坐牢、或者逃亡。

第二展區是淡江中學的受難者介紹,淡江中學不只是有周杰倫電影「不能說的秘密」的場景,在二二八事件發生時因該校的軍訓槍支被民眾搶去對抗軍隊,不僅造成學生郭曉鐘受難,連要求將學生屍體運回學校體育館的陳能通校長及黃阿統訓導主任也一同被捕槍決,教師盧園也被槍傷致死。此外,現今淡江中學的大禮堂則是由二二八受難者陳能通校長之子陳穎奇建築師所建造完成。

第三展區則介紹其他教育界曾任淡江中學第一位台灣人董事兼校長的林茂生博士,和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宋斐如副處長也是延平學院每週邀請的講師。而本次展覽的海報和邀請函則是延平教師詩人張冬芳在白色恐怖逃亡期間讀到報紙得知自己同校教師好友張國雄遭槍決後,寫下「悲哀」一詩:「…短短卅年的人生 你也有留下了兩個女孩。 可憐的是你的妻人  那麼年青要叫她如何  老母還有弟弟奉養。  我可憐的並不是你一個人  可憐的是台灣的人才  將被消滅了…」道盡了當時台灣的家庭破碎,痛失人才的心聲。

 【哭泣的校園】特展藉著受難者家屬們的親身經歷,道出當時教育界受難人員對於教育的無私奉獻及犧牲,精神令人動容,文物方面首次展出延平學院教師張冬芳逃亡日記的複製手稿、珍貴照片外;還展出當時延平學院學生周籐章先生的上課講義及筆記;此外,也第一次公開展出遭槍決的延平補校教師張國雄生前照片。其他展物包括延平學院當時的學生證與校徽等,以及當時台灣大學的教職員手冊。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引用連結:連結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