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文化部舉辦「島嶼、碼頭、新故鄉:大陳島撤退影像紀實」特展

「島嶼、碼頭、新故鄉」大陳島撤退影像紀實特展【尋人啟事】
在這些相片中,有你認識的人嗎?
如果你認得影中人,請快與我們聯絡!電話:0225051180,790 彭欣怡、呂婉萍

大陳撤退一甲子 影像打開記憶抽屜 尋覓影中人 龍應台籲珍視自己的歷史

影像打開封塵的國民記憶。

文化部舉辦「島嶼、碼頭、新故鄉」大陳島撤退影像紀實特展,透過中央社百餘禎黑白老照片使歷史顯影,讓時光倒回六十年前烽火連天的緊張氣氛,不僅勾起老一輩大陳義胞的共同回憶,也讓記憶拼圖交織出更真實鮮活的臺灣故事。

「自己的歷史,自己疼愛!」龍應台部長表示,當年大陳島居民全島全村連根拔起,撤退至臺灣後被打散到各個角落,「八十歲老太太裹著棉被就登船,從此回不到家鄉,這種國家災難加諸個人命運的痛苦,不是所有臺灣人都能了解。」

龍部長呼籲民眾都能打開情感記憶的抽屜,也期許成立九十年的中央社活化老照片資產,如同一座「國家影像記憶博物館」,讓所有國民珍惜共同走過的歷史。

大陳撤退影像紀實展十七日上午於中正紀念堂通廊隆重揭幕,現場瀰漫濃濃臺州話口音,老人家們如數家珍的講述每張照片上的點點滴滴。六十三歲的張春法先生一眼認出老照片裡,大小孩揹著的那個裹棉襖小小孩,就是當時年僅三歲的他,正在國軍協助下準備舉家登船前往臺灣。每張照片都是大歷史的縮影,一萬多個軍民大撤退寫就臺海對峙時的辛酸史。

龍部長到場時,向上百位來自新北市、宜蘭、花蓮各地的大陳長輩致意,她表示,國共戰爭的大逃亡流離失所,從民國卅八年一直持續到大陳撤退的四十四年,「還有很多臺灣人自己的故事,沒來得及好好整理過。」中央社在烽火第一線拍攝的珍貴照片,有太多歷史故事等著被發掘,她特別發出「尋人啟事」,希望找到當時冒險犯難的攝影記者、六十年前照片裡的小孩子、以及能講出影像背後深刻故事的歷史見證者,「自己的歷史,自己珍惜!」

總統府資政胡為真、交通部長葉匡時都是大陳子弟,特地到場講述大陳撤退的歷史意義。

胡資政父親胡宗南將軍,當年以大陳島為根據地,領導反共救國軍對共軍進行游擊戰,「讓廿多萬共軍兵力困守在東南沿海,無法對臺灣發動進攻,保障了臺灣安定。」

帶著年近九旬父親到場的葉匡時部長,用臺州話向長輩問候,回憶艱辛的成長歲月數度哽咽,他指出長輩們來臺後沒能任職軍公教,「很多人只好從事船員,到了歐美就跳船到餐館打工。」葉匡時說,大陳人一路走來艱苦卓絕,這股精神持續至今讓臺灣土地變得更美好。

民國四十四年一月十八日,共軍大舉進攻大陳島北方的一江山,國軍在王生明將軍領導下浴血奮戰,終在眾寡懸殊形勢下失守。由於一江山是大陳島屏障,大陳居民安危受到嚴重威脅。同年二月,國民政府決定撤退大陳全體軍民,在國軍指揮、美國第七艦隊護航下,大陳義胞分批自浙江省臺州灣外海撤退,平安抵達基隆港碼頭後,安置於宜蘭、高雄、屏東、花蓮、臺東各地重建家園。

「島嶼、碼頭、新故鄉:大陳島撤退影像紀實展」由文化部主辦,中央社策展,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及新北市浙江溫嶺同鄉會協辦,展覽內容呈現「大陳防衛」、「大陳撤退」以及「大陳義胞」在臺灣落地生根的歷史故事,照片引人入勝。

尤其「英雄之島」、「大陳采風」、「遠離家園」、「碼頭接送情」、「臺灣新故鄉」、「文化傳承新風貌」等六個主題單元,述說大陳人離鄉背井、在臺奮鬥的悲歡歲月,更能豐富國人對臺灣歷史記憶認識。

文化部表示,大陳影像紀實展的百餘幀照片,都來自中央社記者們在最前線不顧個人生命安危所紀錄的第一手攝影,彌足珍貴,歡迎民眾於展覽期間蒞臨中正紀念堂中央通廊觀賞。

「島嶼、碼頭、新故鄉:大陳島撤退影像紀實」特展1

「島嶼、碼頭、新故鄉:大陳島撤退影像紀實」特展2

「島嶼、碼頭、新故鄉:大陳島撤退影像紀實」特展3

張春法在照片中認出當時才3歲被揹在兄長身上的他,尋人啟事立刻生效。

「島嶼、碼頭、新故鄉:大陳島撤退影像紀實」特展4


大陳老照片說故事 尋找影中人

資料來源:文化部
刊載日期:2014.6.17
引用連結:連結

長輩的老照片,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邀請您瀏覽138位客戶的留言與評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