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自由時報】八仙山林場百年 「伏地索道」見證台灣伐木歷史

八仙山的伏地索道長度約2公里,是台灣第一座伏地索道。
(東勢林管處提供)

今年是八仙山林場成立100週年,東勢林區管理處將於本月29日於林場內舉辦「八仙雲集,百年記憶~八仙山林場百年活動」,其中,最經典的是八仙山「伏地索道」老照片,這條索道是日本人鎮壓原住民後,才能闢建的運木設施,也是台灣三大林場中最具代表性的「伏地索道」,這條索道雖已消失,但仍可見索道路痕遺跡。

東勢林管處指出,日本人於1914年開發的八仙山森林,日治時代與太平山、阿里山併稱台灣三大林場,全盛時期共有2000多名員工與眷屬,當時為了運輸林木,興建輕便鐵軌與「伏地索道」,一直到1964年結束伐木,林場的設施、鐵道慢慢被歲月洪流消蝕,目前林區內僅剩神社遺址、台灣八景紀念碑,偶爾還能在步道上發現早年磁碗碎片。

東勢林管處於活動中一併展出老照片,其中,最能見證早年伐木歷史的照片,莫過為「伏地索道」,東勢林管處考證,早年用人工運木,危險且效率低,日本政府遂於1917年於八仙山山腹興建輕便軌道與「伏地索道」,卻因原住民抵制而一度停工,遲至1922年,日本人將原住民鎮壓屈服,「伏地索道」等設施才能繼續。

文獻顯示,八仙山「伏地索道」坡度最大達33度,長度約2公里,因坡度很大,無法用小火車拖運木材,是用鋼索在鐵軌上拉運原木,「伏地索道」現已不存,但軌道路痕仍依稀可見。

現在的八仙山遊客中心與第一停車場,以前稱為佳保台土場,
是木材的集散地。(東勢林管處提供)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撰稿記者:張瑞楨
刊載日期:2014.6.25
引用連結:連結

八仙山林場是位於臺灣八仙山的一座林場。日治時期稱為八仙山事業區,戰後改成「八仙山林場」,屬林務局所管轄。

八仙山事業區為日治時期台灣三大官營林業之一,日治期間所運出的木材雖不如阿里山與太平山多,知名度亦不如前兩處響亮。但八仙山事業區在發展上,還是對中部台灣的森林資源開發,以及理番計劃之間,有相輔相成的關係。

戰後八仙山林場的資源已大不如前,林場亦轉換成為休閒取向的森林遊樂區,在休閒風氣逐漸成為風潮的台灣社會,八仙山林場將開創出屬於自己的特色。

延伸閱讀:維基百科【八仙山林場

長輩的老照片,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邀請您瀏覽138位客戶的留言與評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