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1日 星期六

【軍聞社】國防部長嚴明主持「金防部隊史文物館」開幕剪綵典禮

國防部長嚴明31日參觀「金防部隊史文物館」,聽取專人解說,
瞭解館內陳列駐防金門部隊整編後重要戰史文物。(軍聞社記者林宜慶攝)

國防部長嚴明今日主持「金防部隊史文物館」開幕剪綵典禮,強調國軍各部隊隊史館應具備的功能,除蒐集、典藏、陳展、維護、研究、教育外,更重要的是弘揚輝煌史實,啟發重視光榮傳統,教育官兵肯定自我,認識單位與國軍使命,激發官兵奮發向上的決心與行動,進而提振國軍團隊士氣。

國防部長嚴明31日偕同副參謀總長兼執行官廖榮鑫上將、
金防部指揮官潘中將等人,共同為「金防部隊史文物館」進行開幕剪綵。
(軍聞社記者林宜慶攝)

嚴部長上午代表馬總統前往金門防區端節慰勉駐軍,在太武山大智樓主持「金防部隊史文物館」開幕剪綵;嚴部長致詞表示,隊史館可以說是小型的博物館,各部隊及單位的光輝歷史,藉由文物史料陳展,彰顯各階段奮戰演進的歷程,是隊史館建置目的與肩負角色。

嚴部長指出,金門歷經古寧頭、大、二膽、823砲戰等聞名中外戰役,當時駐防部隊不畏艱難、奮勇殲滅犯敵,不僅確保金門地區安全,且奠定日後臺、澎、金、馬地區安定繁榮發展之基礎。為保留先進青史、珍藏部隊卓著功勳,金防部重新規劃隊史文物館,典藏部隊史料,對於永續傳承國軍歷史深具意義。

嚴部長說,隊史館集中陳列駐防金門部隊整編後重要戰史文物,為捍衛金門安全的鋼鐵勁旅留下重要歷史考鑑依據,「以史為鑑,可知興替」,隊史不是遺跡,而是建軍備戰經驗傳承;藉由隊史的展現,可激發官兵見賢思齊、承先啟後的榮譽心與責任感,進而達到凝聚向心、厚植部隊精神戰力成效。

嚴部長認為,金防部隊史文物館保留精實整編部隊的功勳史蹟,後續防區應持續蒐整、充實陸、海、空軍參戰官兵光榮史料,以完整呈現金門所有駐防部隊光輝歷史。

稍後,嚴部長也聽取專人解說,瞭解館內陳列駐防金門各部隊整編後重要戰史文物,對於金防部用心保存珍貴歷史文物,深表肯定。

資料來源:軍聞社
撰稿記者:林宜慶
刊載日期:2014.5.31
引用連結:連結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自由時報】保留基壇 鹿野神社原貌復建 將成全台首例

鹿野神社日治時期樣貌。(記者王秀亭翻攝)

全台首例 日本專家協助復原

鹿野鄉龍田村留下一座日治時期鹿野神社基壇,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有意復原神社原貌,是全台第一個復原日本神社的案例,地方上卻傳出可能拆除基壇再行重建,引發在地居民關切及議論,縱管處昨天赴龍田村說明,澄清拆基壇之說,並承諾工程會保留原有基壇,神社將原汁原味蓋回來,鳥居則依村民建議在適合地點搭建。

位於鹿野鄉龍田村崑慈堂旁的日治時期鹿野神社被圍起封鎖線

架籬才知 龍田村民憂拆基壇

「圍牆圍起來才知有工程要進行。」龍田村民邱鈺真表示,神社基壇周圍兩個月前架起圍籬,鄉公所及縱管處都未事先說明,打探後才知道是縱管處要以原有基壇復原神社,沒想到近日聽附近老人家說,施工單位在安全考量下,要打掉近九十年歷史的基壇再重建,趕緊通知社區居民。

在鄉民代表陳建光居中協調下,縱管處昨天到神社旁的崑慈堂與村民溝通,近五十名社區居民與會。台東縣龍田蝴蝶保育協會會長李元和表示,鹿野神社在日人戰敗後,遭當地居民拆除變賣,僅存基壇,至今基礎仍穩固,最擔心施工後喪失原貌,呼籲施工單位在既有基礎上修復;邱鈺真則指出,縱管處規劃的「鳥居」位置不僅非記憶中的地點,且材質應為水泥洗石子,並非木頭,同時提醒基壇旁的「榊樹」也應保留。

執行團隊 曾修八田與一古宅

縱管處技正鄭正賢說明,這個案子是由鹿野鄉公所向縱管處提案,全案包括神社復原、鳥居、石燈籠及碎石步道的興建,經費為六百廿五萬元,於今年二月發包,預計年底完工,由有復原台南嘉南大圳創造者八田與一古宅經驗的中冶環境造型顧問公司執行復原神社任務,修復完工後交由鹿野鄉公所管理。

中冶代表張維仁指出,鹿野神社是全台第一個神社復原案例,具指標意義,請來日本神社專業修復團隊協助,絕對會原汁原味蓋回來,神社建築全以榫接技術,鳥居也取材日本高級檜木,完工後將連結日治時期的校長宿舍、托兒所及區役所,成為龍田村完整的帶狀歷史空間。

鳥居位置 尊重在地居民意見

鄭正賢指出,神社基壇原有安全疑慮,四月底專家評估認為無安全問題,將保留原有基壇,補強破損部分,外觀則以水泥砂漿噴砂處理,未來也不會再有大型機具進駐破壞,鳥居位置原依日本神社傳統平面模式選址,社區居民若有意見,將尊重在地意見。


【小檔案】鹿野神社:當年建材遭拆變賣 只剩基壇

鹿野神社於一九二三年七月十日鎮座,原址在今龍田部落北方靠近馬背附近山腳下,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三日遷至今崑慈堂所在地。鹿野神社未設神官,由台東神社社司監管,平時由鹿野村民會會長田久保健治代理,兼具街庄神社性質,日人戰敗後,當地居民將神社青銅瓦片等建材拆除變賣,基壇因穩固難拆而保留至今。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撰稿記者:王秀亭
刊載日期:2014.5.27
引用連結:連結


台東日式神社重建 擬除舊基座惹議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聯合報】徵老照片 他書寫竹東故事

竹東文史工作者黎許傳收藏上百張竹東老照片,
每張都記錄竹東發展史。 記者蔡昕穎/攝影

新竹縣竹東鎮文史工作者黎許傳,多年前在竹東鎮老人會館擔任志工,聽長輩細述竹東故事聽出興趣,開始蒐羅地方老照片,新竹縣文化局還曾在民國89年幫他出版「照說橡棋林:竹東老照片集」,近來打算重新編纂,歡迎鎮民提供老照片,為地方留下紀錄。

「竹東的發展是從軟橋開始的,不相信吧?」黎許傳拿出珍藏的5、600張老照片,張張都是故事。其中一張泛黃舊照,講述竹東鎮從日據時代因開鑿水圳,意外發現天然氣的過程。

民國6年,日本人在竹東鎮軟橋地區建設軟橋水力發電廠,民國8年完工。發電用的水使用一次後排入舊的竹東大圳,日本人覺得太浪費,想把水引向地勢較高的外五里作為灌溉,因此另外修築新的「竹東大圳」。

他說,民國13年為造竹東大圳,意外發現員崠山壁藏有天然氣,日本人籌組台灣礦業會社,在竹東地區探鑽石油、天然氣。結果民國25年時探鑽井突然發生大火,火焰高達十層樓,整整燒了36天,直到天然氣自然枯竭火勢才熄滅。

也因為這樣,日本商人開始在鄰近地區成立肥料廠、硝子工廠(鏡子)等150多家相關產業,工研院前身、「天然瓦斯研究所」就在當年成立,竹東工業化就從那天開始!

「照片可以說很多故事!」黎許傳說,希望重新編纂並收集更多老故事,歡迎民眾攜手幫竹東寫歷史。黎許傳聯絡電話:0910-296-573

資料來源:聯合報
撰稿記者:蔡昕穎
刊載日期:2014.5.28
引用連結:連結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聯合報】屏東縣泰武鄉老照片展 頭目公主「看見」祖父母

周櫻花在老照片裡看見未曾謀面的祖父母。 記者陳沛佑/攝影

屏東泰武鄉舉行兩年一次鄉運,鄉立圖書文物館為慶祝鄉運,辦理「日治時代文獻老照片展」,挑出30張百年照片,掃描放大處理,有民眾意外地在老照片裡看到自己父親、祖父母的身影,感動表示「真的太不可思議了!」

泰武鄉立圖書文物館館長陳秀芳表示,這次為慶祝鄉運,特別找出百年前的黑白照片,希望帶給聚集到泰武鄉的族人更多回憶,為了完成這項工作,圖書文物館初步整理「台灣番族圖譜」以及「台灣原住民族映象-淺井惠倫教授攝影及」、「番族習慣調查報告」等書,挑出了30張經典照。

65歲的周櫻花來自佳平部落,是zingrur頭目家族的19代公主,在老照片展中,出現了她未曾見過的祖父母身影,還有年幼的父親揹著叔叔的樣貌,讓她很驚喜。

周櫻花說,自己是在臉書上看到這個展覽,就過來看看,沒想到竟然看見親人的身影,「心裡很感動」。她說,現代人往往忽略過去的記憶,希望藉由老照片展,帶他們更認識部落的過去。

陳秀芳表示,未來泰武鄉圖書文物館將邀請鄉內文史工作者及相關學術機構學者,全面蒐集日治時期對泰武鄉的影響,邀請耆老講解照片的背景,記錄照片裡的故事,讓後代子孫能更了解。

資料來源:聯合報
撰稿記者:陳沛佑
刊載日期:2014.5.25
引用連結:連結


泰武兩天鄉運 展百年照片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

【聯合報】後龍豐富里村史「豐富人、豐富事」發表 居民讀後感動

苗栗縣昭君文化協會發表「豐富人、豐富事」後龍鎮豐富里村史一書。
記者蘇木春/攝影

苗栗縣昭君文化協會兩年前發起後龍鎮「豐富里的村史」編撰計畫,邀集里內多名退休教師,訪問耆老、蒐集老照片,協會今天在豐富社區活動中心發表「豐富人、豐富事」一書,希望為地方歷史保存盡一份心力。

發表會另安排老照片展,許多居民到場拿到村史,都迫不及待坐在一旁閱讀,看到記憶中熟悉的場景,互相討論熱絡,協會理事長余文秀說,高鐵苗栗站位於後龍鎮豐富里,近年因劃入高鐵特定區內,地景與形貌差距甚大,希望能透過村史編撰,讓民眾回味過去的歷史。

資料來源:聯合報
撰稿記者:蘇木春
刊載日期:2014.5.24
引用連結:連結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4年5月26日 星期一

文化部【臺灣故事島】與時間賽跑 國民記憶庫積極蒐錄榮民故事

【臺灣故事島】與時間賽跑 國民記憶庫積極蒐錄榮民故事

臺灣榮民奉獻了一生的青春歲月,換來這片土地的安定與祥和,而其中許多血中帶淚的真切故事,將隨著他們年事漸高而終將凋零消逝,文化部「國民記憶庫」是一個與時間賽跑的計畫,積極深入全臺各地榮民之家蒐錄榮民及其家眷的生命故事,希冀藉此計畫之推動,將他們一生難忘的回憶與深刻記憶,永久保存於雲端。

文化部「國民記憶庫」計畫自去年(102年)推動以來,在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的全力協助下,全臺已有16處榮譽國民之家及19處榮民服務處等單位共同響應。目前在「臺灣故事島」計畫網站已有不少榮民故事可供瀏覽,而預約蒐錄的榮民也高達200多位,且預約蒐錄名單持續增加中。

為了與時間賽跑,蒐錄團隊本月(103年5月)來到臺南榮譽國民之家(簡稱臺南榮家),蒐錄15位榮民及其家眷的故事。臺南榮家范主任福平表示:「榮家是英雄的家,每一個住在這裡的榮民,一生當中都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這個計畫讓榮民有機會說出自己的故事,分享他們精采的人生故事,也是人生經驗的傳承。」

前進榮家所蒐錄的故事,也並非全是顛沛流離、離鄉背景的戰爭故事。目前住在臺南榮家的崔樹桂先生,是一位從法院退休的公務員,退休後偕同太太在此過著退休生活,崔伯伯藉此蒐錄故事的機會,感謝與他牽手一輩子的太太,謝謝她為家庭的付出與奉獻,更表達對她不變的愛,崔伯伯更希望兒子、孫子可透過雲端,在「臺灣故事島」網站看到屬於他的故事,他同時肯定「國民記憶庫」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計畫,最開心的是自己和太太可以參與其中。

個人的生命史才是最真實的國史,透過榮民生命故事的陳述,點滴拼貼出屬於這塊土地的共同記憶與情感。文化部歡迎民眾踴躍分享您的人生,也希望更多長輩耆老打開記憶抽屜,將一生的際遇與情感上傳雲端,這將是留給後代最好的寶藏。想要分享故事請撥打服務專線0800-66-00-55(錄-你-我),或至「臺灣故事島」網站(網址:http://storytaiwan.tw)預約離您最近的故事蒐錄站。


台灣故事島計畫積極蒐錄榮民故事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刊載日期:2014.5.16
引用連結:連結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4年5月25日 星期日

【自由時報】台南市七股區頂山里老照片展 500張照片回味昔日風華


台南市七股區頂山里老照片展1

台南市七股區頂山里老照片展,25日將於後港國小頂山分校及頂山里代天府兩地同時展出,近500幅老照片包括頂山國小、代天府宋江陣、王船建醮、曬鹽史、頂山人物等,邀民眾一起來回味昔日風華,展望未來。

老照片展由後港國小主辦,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及頂山社區發展協會承辦,頂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中成表示,為了此次展出,里民幾乎全體動員搜尋老照片,還有許多在外地就業或定居的里民寄回照片,可以明顯感受到整個村莊動起來的活力。

後港國小校長黃文信說,頂山國小裁併入後港國小,又因人數不足在民國97年廢校,藉由老照片展,能凝聚社區共識,也能讓更多頂山國小畢業的校友,看到廢校的頂山國小並沒有消失,甚且更扎根於社區,期待這些校友多回來頂山走走,對社區的發展一定更有助益。

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理事長黃福興指出,從蒐集老照片至佈展過程,在地社團、社區、學校、區公所、市政府攜手合作,展期至9月8日,歡迎各界人士來看展,希望從老照片中都看到過往的自己,也發現未來發展的無限可能。

台南市七股區頂山里老照片展2

台南市七股區頂山里老照片展3

台南市七股區頂山里老照片展4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撰稿記者:劉婉君
刊載日期:2014.5.23
引用連結:連結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4年5月24日 星期六

【聯合報】屏東縣泰武鄉運開幕 百年老照片展登場

泰武鄉立圖書文物館,展出百年老照片。記者陳沛佑/攝影

屏東縣泰武鄉兩年一次的盛大鄉運今日開幕,泰武鄉立圖書文物館為了慶祝,特別舉辦「日治時代文獻老照片展」,挑出30張百年照片,掃描放大處理,有民眾意外地在老照片裡看到自己父親、祖父母的身影,感動表示「真的太不可思議了!」

泰武鄉立圖書文物館館長陳秀芳表示,這次為了慶祝鄉運,特別找出百年前的黑白照片,希望帶給聚集到泰武鄉的族人更多過去的回憶,為了完成這項工程,圖書文物館初步整理「台灣蕃族圖譜」以及「台灣原住民族映象-淺井惠倫教授攝影及」、「蕃族習慣調查報告」等書,挑出30張經典照。

陳秀芳表示,未來泰武鄉圖書文物館將邀請鄉內文史工作者以及相關學術機構學者,全面蒐集日治時期泰武鄉的影響,並請耆老講解每張照片的意義,記錄下照片裡的故事,讓後代子孫能夠更了解。

資料來源:聯合報
撰稿記者:陳沛佑
刊載日期:2014.5.23
引用連結:連結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新竹世博文創館 台肥新竹廠老倉庫「老照片,說故事」募集活動

台肥新竹廠老倉庫「老照片,說故事」募集活動1

新竹世博文創館辦理「老照片,說故事」募集活動已經開跑了!
即日起至6月15日止,
無論人、事、地、物、景,
只要主題與台肥新竹廠老倉庫相關之真實故事,
拍成照片即可參加比賽!

新竹世博OT廠商表示,投稿優秀作品可獲得世博台灣館獨家8G隨身碟,
另照片及故事有機會刊登於環球世博新竹店LED外球幕;
並結合文創館開幕~台肥老倉庫的那些人、那些事~盛大展出,
歡迎民眾踴躍參與!

投稿照片形式:黑白、彩色不拘,
以3 X 5以上為佳(可提供底片),電子檔300dpi以上。
郵寄、現場報名、或是FB線上相簿投稿。
郵寄地址:300 新竹市公道五路三段6號,
另請在信封外註明:「老照片,說故事」募集活動收。
參與活動者,稿件恕不退還。

更多詳細參與辦法,
請至環球新竹世博店官網「老照片,說故事」募集活動查詢。(http://hc.twglobalmall.com/planning_detail?sn=838)


新竹市政府與外包廠商~環球購物中心新竹世博店,
攜手打造新竹唯一的複合式園區,
並以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積極布局,
除保留舊台肥倉庫的文化精神,
並融入新竹在地的文化特色,
打造出新竹文創的新原點。

為了典藏舊台肥時代的那些美好時光,
特別以「老照片,說故事」為主題,
旨在連結新竹市府的文史資源,
因而廣發尋人啟事,
邀請民眾提供更多有關於這座擁有66年歷史的肥料倉庫的小故事,
重現台肥那些年的經典片段。

新竹文創館前身為台肥新竹廠倉庫。
該址在二次大戰末期由日本人興建,
後由台肥公司接手。
在68年前,在台灣還是農業為主的那時候,
這些廠房裝載的是滋養土地養分的肥料袋;
一袋袋都是期待豐收的希望。
我們將透過影像與老台肥人的故事,
告訴大家即將重生的台肥老倉庫,
如何成為現代科技城的文創湧泉地。

台肥新竹廠老倉庫「老照片,說故事」募集活動2

資料來源:新竹市長 許明財 臉書
刊載日期:2014.5.22
引用連結:連結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4年5月22日 星期四

屏東縣政府出版恆春耆老傳記「改變恆春的人-林金源傳」、「恆春仁醫思想起-高東輝醫師傳」

「改變恆春的人-林金源傳」與「恆春仁醫思想起-高東輝醫師傳」

一曲思想起,唱出山與海的感動,也喚起許多動人的故事。屏東縣政府出版恆春耆老傳記「改變恆春的人-林金源傳」、「恆春仁醫思想起-高東輝醫師傳」兩本書,藉由細膩飽滿的文字,感懷兩人為偏鄉醫療及地方興榮發展的奉獻,並傳頌久遠。 

縣長曹啟鴻22日在新書發表會上推薦這兩本傳記,他表示,林鎮長任內修古城、讓農會轉虧為盈,組成珊瑚礁保護協會,讓恆春成為觀光大鎮;高東輝醫師守護恆春人健康,有很多精彩的醫療故事,希望將來也可成為電影的題材,讓大家知道原來台灣也有史懷哲。縣府有幸能為兩位賢者出版傳記,讓他們的事蹟得以留傳下來,為屏東留下美好的記憶。 

林金源鎮長遺孀黃美珍、次男林豐文,高東輝醫師遺孀高李正姬、兒子高甫仁、女兒高雅慧、高佳慧及明華園總監陳勝福等人都出席這場發表會。 

出生屏東市、曾獲22屆醫療奉獻獎的高東輝醫師,在早期醫療貧乏環境下,寧捨大醫院,而偕妻落腳偏遠的恆春,從擔任省立醫院恆春分院院長,到自行開設高外科診所,行醫近一甲子,上山下海救治無數的病患,早年恆春民謠素人歌手陳達上門就醫,因付不出醫療費,彈唱「思想起」充抵醫藥費,曾傳為地方美談。 

高東輝醫名遠播,不但醫”人”,居民幾乎大小疑難雜症都找他,甚至連家裡的母牛難產,都向他求助,當時在診所當助手的明華園總監陳勝福,曾協助高東輝一起到農場替母牛接生,高醫師妙手仁心,其傳奇事蹟至今仍為恆春人所樂道與緬懷。 

另一位令人景仰的老鎮長林金源,從教育界轉換跑道,曾擔任恆春鎮農會總幹事及鎮長,在恆春發展歷程中,是功不可沒的領航者,他將農會從瀕臨關閉的邊緣救了回來,創新農會經營模式,成為轉虧為盈的優等農會;並排除萬難,拆除恆春古城四週違建,修護古城,打通四座城門,讓全台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重現風華,同時催生後壁湖海洋生態示範區,帶動觀光商機。 

林金源的行事魄力與遠見,從他的生平記錄中,可以看到恆春文化造鎮的興榮進展及恆春庶民各項生活面貌的點滴,更是讓恆春人懷念的平民英雄。 

文化處表示,恆春半島動人的不僅僅是大自然美景,以人為本的生活記錄更讓人記憶深刻,縣府希望透過這兩本傳記,激勵更多人共同守護生長的土地,寫就更多幸福屏東的傳奇。

資料來源:屏東縣政府
刊載日期:2014.5.22
引用連結:連結


【醫療奉獻獎】吉普車載病患! 高東輝恆春醫療奔波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中央日報】花蓮縣鳳林鎮大榮國小慶百歲 老照片話當年

花蓮縣鳳林鎮大榮國小慶百歲  老照片話當年

花蓮鳳林鎮大榮國小慶祝建校100週年,20日在學校禮堂舉行校慶系列活動,其中老照片展吸引校友駐足,尋找自己小時候的影像,小朋友也幫忙找阿公阿嬤當時的模樣,熱鬧溫馨。 

中央社20日報導,大榮國小校長陳素貂表示,學校成立於民國3年,是一所日據時代的貴族學校,當時校名為林田尋常高等小學。由於日據時代此地曾是日本的官營林田移民村,因此設置小學專收日籍移民子弟,民國35年改名為花蓮縣大榮國民學校,57年改名為花蓮縣大榮國民小學,沿用至今。 

校園綠蔭扶疏,規畫完整,1株歷史悠久的九芎與9棵黑松,是學校百年的見證。 

陳素貂說,為了百年校慶老照片的蒐集,今年3月就透過臉書徵求,立即引起校友的熱烈回響,紛紛將珍藏的照片提供出來;學校也遍尋收藏歷年的畢業紀念冊,找到現存最古老的1張,是民國40年的畢業照。 

資料來源:中央日報
撰稿記者:林錫純
刊載日期:2014.5.20
引用連結:連結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聯合報╱羅國俊】聯合筆記/舊照片 看台灣


聯合報系近幾年在整理過去的舊照片,這是一件浩大的工程,以前使用的是底片,必須一張張掃描查看,選出值得數位化收藏的照片,還要查考背景,寫下圖說關鍵字,以備日後電腦搜尋。舊底片多達四百七十萬張,目前完成一百七十萬張的建檔,預計還要五年才能全部整理完畢。

這一大批照片記載了台灣過去六十餘年的發展,是極為珍貴的史料。對新聞工作者而言,搜出幾十年前的照片,比照對看,則是很特別的經驗。新聞工作往往活在當下,為一時片刻的事情焦慮興奮,但拉開時間軸,體驗很不相同。

比如說,一九六七年台北和平西路堆滿垃圾的照片,讓人不敢相信今天繁華的街頭,四十七年前是如此髒亂,彷彿第三世界的景象。而今天全台各地都推行垃圾不落地,民眾每天定時出門拎著垃圾袋,等候垃圾車,已成台灣獨有的風景。



還有一九六一年颱風將來,婦女擠在柑仔店買罐頭、食品的畫面,而今全台便利商店已破萬家,每兩千人就有一家,密度世界第一,服務包山包海,走遍全球找不到這樣方便、豐富,會做這麼多事的便利店,而且全年無休,颱風天也等著你,再也看不到為防颱擠爆雜貨店的盛況。


嚴長壽先生最近演講提起,台灣不缺批評的人,缺少的是捲起袖子做事的人。的確,今天台灣動嘴和動指頭批評的人太多了,名嘴也有便利店般的服務精神,喋喋不休,全年無休。就算藉藉無名者也能動動手指,隨時在網路酸兩句。

很多人受到這樣氛圍的影響,覺得台灣一無是處,真快變成不適人居之地了。但是,這和外來者看到的台灣很不一樣。陸客說,中華文化的精華正在台灣人的溫良恭儉讓;日航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多田利郎提早退休,放棄高薪高職,決心留在台灣生活。我們常罵治安不好,去問問觀光客,半夜都能安心上街的台灣,世界上是不是處處如此?

我們很多地方有待改進,但自我感覺不該這樣不好。我們抽離現時現地,看看舊照片,會有一個印象,台灣這些年進步很大。我們除了批評,還有更多默默捲起袖子的人,他們在每天按時出門倒垃圾、規規矩矩排隊上車、謙和禮貌地對待顧客,這種種日常實踐中,改變了台灣,讓台灣不再像舊照片中那樣落後不便。

我們不必擔憂批評的人太多,因為可以自由批評,本來也就是這幾十年來的另一大進步。或許像突然抽高的青少年,還不適應身體比例的變化,走路突然踉蹌一下,跌跌撞撞,我們總能長大。

我們更要對台灣人捲袖子、做實事有期待。嚴長壽和他的夥伴在東部偏鄉,做的許多事,就是不尚空談,腳踏實地的印證。缺少的是,這群捲起袖子的人尚未得到社會與媒體足夠的肯定和注視。

猶太人每周一天安息日,寓有與其他六天隔開,抽離世俗,回歸聖潔的意義。我們也可以為自己訂一天安息日,從眼前的憂悶抽身,這一天不動嘴、不動手指,只默默捲起袖子,做該做的事,做對改變台灣有價值的事。

資料來源:聯合報
撰稿記者:羅國俊
刊載日期:2014.5.19
引用連結:連結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4年5月19日 星期一

【自由時報】鳳林鎮大榮國小慶百歲 尋找民國56年鎮運大會之花

民國五十六年鳳林鎮運在該校舉辦時,
當年鎮長饒維霈頒錦旗給「大會之花」的老照片

鳳林鎮大榮國小將在本月二十四日慶祝一百歲校慶!學校為籌備校史展,蒐集大量的老照片,當中還有一張民國五十六年鳳林鎮運在該校舉辦時,當年鎮長饒維霈頒錦旗給「大會之花」的老照片!

照片中的正妹手持錦旗、表情還有點害羞,長相眉清目秀,但不知姓名,校長陳素貂說,歡迎當天校慶時能有民眾來指認。

大榮國小創立於民國三年,校名為「林田尋常高等小學」,「大榮」是終戰後的地名,在日本時代此地曾是日本的官營林田移民村,因此設置有小學校專收日籍移民子弟,校園前門至今還留有日本人種植的一排共六株百年老松樹、一株百年九芎,校園綠樹蔭濃環境優美,深具歷史感!

校長陳素貂說,為了籌備百年校慶,學校除了遍尋倉庫歷年的畢業紀念冊,也從三月份開始對外徵求老照片,整理出約一百八十張老照片,現存最古老的一張是民國四十年的畢業照;而學校退休老師張文碧也提供大批珍貴照片,可以看到當年校園的樣貌。

陳素貂說,從老照片中可以發現,以前學校沒有司令台,運動會使用的司令台還是木頭臨時搭建,畢業典禮頒獎沒有頒獎台,也用木頭桌椅權充,甚至還有民國五十六年的「鳳林鎮運動會」在大榮國小舉辦,留下許多精彩的比賽畫面,這些珍貴照片都將在百年校慶時展出。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撰稿記者:花孟璟
刊載日期:2014.5.19
引用連結:連結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4年5月18日 星期日

文化部【臺灣故事島】日治時期車掌小姐:余劉菊蘭阿嬤的回憶


余劉菊蘭當車掌與公車合影。

我是苗栗大湖人,民國19年出生,今年84歲。14歲那年,考入「臺灣軌道株式會社(今新竹客運前身)」擔任車掌小姐一職,20歲結婚前2天才離職,因為公司規定一旦結婚就必須離職。6年的青春歲月,那段從事車掌小姐的日子,如今仍是最常在腦海出現的回憶。

【為了4元,選擇了車掌的工作】

小時候家裡窮,看著做裁縫的母親,不分日夜為生活打拼,公學校畢業後,我就決定開始工作以減輕家計。當時,我同時考上車掌及交換手(接線生)2份工作,因為車掌初入職就有18到21元的月薪,而接線生只有14元,為了4元的價差,我選擇了車掌小姐。現在回想起來,還真有點後悔,因為如果選擇去當接線生,應該會在那工作直到退休吧!

車掌小姐除了收錢,確認每站上、下車的客人外,還須要幫忙司機發動車子。巴士上午6點半從客運站發車,途中客運的燃料就差不多用完了。當時的燃料是燒柴的,為了重新發動巴士,車掌顧不得形象,也要下車幫忙絞動「啟動桿」,女生力氣小,我使了勁,拼了命地轉動桿子,冬天時,雙手都要凍傷了。其實,絞動啟動桿相當危險,但這是工作,我還是很賣命、努力要做好!

【空襲頻繁,客運班班超載】

1943年底,盟軍開始對新竹、苗栗一帶發動空襲,客運巴士班次也跟著減班。往返苗栗、大湖的客運,一天只跑兩班,而獅潭線、卓蘭線、後龍線和三義線因空襲頻繁全都取消了。車少了,人還是那麼多,學生放學總是要回家,不能不讓他們上車吧!所以大家就儘量往車內擠,連我們車掌小姐都得緊貼著車門站著,為的就是多讓出點空間,讓大家順利回到家。

人全擠上來了,可是如何下車也成了問題。當巴士快靠站前,運轉手(司機)問:「有人要下車嗎?」當乘客舉手說有的時候,司機一脚踩下煞車,全車人就一起往前衝、又往後倒,門邊可就挪出空間了,車掌小姐得眼明手快趕快把門打開讓人下車,現在回想起剎車時乘客全往後仰的模樣,還是覺得很有趣。

【車掌小姐也曾想當運轉手】

當了車掌小姐的第2年,為了想多賺點錢,我還曾經想改當運轉手呢!當時苗栗唯一的女運轉手教我開車,結果一次上路,在苗栗火車站前,差點撞上了郵筒;後來,又有乘客投訴車掌小姐偷開車,所以我才打消當運轉手的念頭。

結婚後,沒辦法再當車掌了,我曾養雞、養豬、也開過雜貨店、撞球間補貼家計,後來在一家軍方的被服廠(製作軍用服裝、棉被的工廠)工作,直到退休。

余劉菊蘭與先生述說往事。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刊載日期:2014.5.8
引用連結:連結

請點選故事連結,至原始網頁瀏覽影音檔與更多照片!

故事名稱 / 日治時期車掌小姐
故事編號 / 2013000767
發佈日期 / 2013/12/02
上傳者 / 吳秋美
敘述的主要人物 / 余劉菊蘭
敘述者 / 余劉菊蘭
蒐錄者 / 吳秋美,劉榮春
說故事地點 / 苗栗縣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文化部【臺灣故事島】陳啟宗:只有被俘,才有機會活著走出叢林

陳啟宗攝於昭和19年,1944年,菲律賓馬尼拉軍機場

我是嘉義縣朴子市人,民國15年生,是日本海軍第四回義勇團馬尼拉殘留部隊的生還者。小時候家裡窮,國小畢業時14歲,就到朴子鎮開元路媽祖廟旁的慶春醫院,跟鄭慶朝醫師學習醫護助理,幫忙遞針拿藥。醫生說我「眼睛很厲害」,就是說我很聰明的意思!因為他一個眼神,我就知道他要什麼藥,他還常誇我比他的徒弟還要厲害。

為了錢 到南洋戰場

我沒有唸過什麼書,不過大槪就像醫生說的「眼睛很厲害」吧!日本書我一看就懂,也沒有人教我。18歲那年(1943年),日本要徵召醫護助理到南洋服務,因為家境困苦,到南洋當助理的薪水很高,一個月有60元,相當於一個老師的薪水了。可能當時才18歲,還不能理解戰爭的可怕,所以雖然明知是要去戰場,但我還是去考,實在是因為錢多,比做工要多了好幾倍。由於我的日本話講得很好,在醫院實習時也學了一點英文,加上熟悉醫護藥理,就考上了。同年的7月27日,我搭上從高雄港出發的「南滿丸」運輸船,晃了8天,才到達菲律賓馬尼拉港。

槍林彈雨的馬尼拉機場

真正的厄運,從上船的那一刻就開始了。途中同船約有200多人染患瘧疾,8天的船程只能用心驚膽顫來形容。到了菲律賓後,我被分發到馬尼拉軍事機場,在機場擔任醫護工作,照顧部隊傷患。當時幾乎天天有空襲,日本軍很厲害,空襲警報還沒響,軍機的聲音也還沒聽到,他們就知道敵軍來了。每天都有轟轟轟的炸彈聲在耳邊響起,有時候炸得太近,連炸彈掉落時咻咻的風聲都聽得到,炸彈爆破時的轟天巨響,真的是讓人覺得心臟都要跟著跳出來了。警報解除後,我們才回到崗位,繼續我們的醫護工作。

1944年10月時,我奉令帶領30多名外傷隊員到另一個島嶼去,美軍B29機群天天來大空襲,為了躲避空襲,我們時走時停,白天找遮蔽處休息,晚上就行軍20公里,缺水缺糧,每天只靠2個飯糰果腹。到最後飯糰也吃完了,常常餓得受不了,晚上一邊行軍就一邊偷農民的玉米充飢,玉米不好煮熟,有時要煮很久才能吃。身上衣褲也沒得替換,逃亡期間就是一套穿到底,有時遇到水源,洗澡的同時就連同衣服一起洗了。那時是逃亡,誰會在意有沒有洗澡?能活著才是最重要的事!

假扮日軍被俘才得以返臺

戰局一天一天惡化,日軍節節敗退,1944年11月1日開始,我帶著同隊隊員走入山區,開始人生最痛苦的逃生日子,這段期間可以說是「隨人顧性命」,大家各自逃難各自想辦法生存。逃亡期間我的脊椎扭傷,每一步,背脊就劇痛萬分,痛不欲生,再加上沒有東西吃,每天只能看著飛機在空中飛來飛去。有一天!我遠遠看到美國兵靠近,就假裝是日軍被他俘虜去,這才總算是結束了恐怖的逃亡歲月。美軍對俘兵很好,填寫資料時,我寫了臺灣家裡的地址,他們才知道我不是日本人,我是臺灣兵。1946年2月19日,我被美軍遣返,踏上臺灣土地的那一刻,我知道3年的南洋惡夢終於可以結束了…

陳啟宗先生 

關於二戰南洋軍屬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1942年-1945年)日本為了應付前線日軍所需物資補給的工作,臺灣總督府自1937年9月起,以各種名義招募徵召臺灣人充當不具備正式軍人身份的軍屬與軍夫,於戰線從事物資運輸、佔領區工農業建設等工作,包括:農業指導挺身團、勞務奉工團、勤勞團、建設團等,總計被徵為軍屬者超過12萬人。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刊載日期:2014.5.2
引用連結:連結

請點選故事連結,至原始網頁瀏覽影音檔與更多照片!

故事名稱 / 南洋兵
故事編號 / 2013001451
發佈日期 / 2013/12/13
上傳者 / 鹿草數位機會中心站
敘述的主要人物 / 陳啟宗
敘述者 / 陳啟宗
蒐錄者 / 李永山、蔡文惟 、黃圳龍、曾俊銘
說故事地點 / 嘉義縣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中視新聞】台鐵舊台東線 「檳榔車站」歲月故事

台鐵舊台東線 「檳榔車站」

日據時代大正十一年,西元一九二二年建造的檳榔車站,當年是花蓮港到台東之間最熱鬧的折返式轉運站,當時的檳榔車站人聲鼎沸,上層的建築是候車站,下層是宿舍,隨車服務的車掌小姐南北奔波,時間晚了都會在這裡暫時落腳,等待隔天回程的第一班列車,在那個保守的年代,有著各式各樣的人生悲喜。

92歲的陳坤厚,人生的大半都奉獻給了檳榔車站,退休了也選擇住在車站對面的老房子,儘管已經忘了自己是永遠的副站長,但回憶每天驅使著他要回到車站去上班,19歲進台鐵52歲退休,這樣也服務30多年了。

將近百年的歲月過去,已經改建成為民宿的檳榔車站,記錄了東台灣一段光輝的歲月,剩下的就交給回憶吧!


中視新聞》台鐵舊台東線 「檳榔車站」歲月故事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刊載日期:2014.5.16
引用連結:連結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4年5月15日 星期四

【中國時報】「六十年的見證:翁炳榮的廣電人生奇緣」回憶錄新書發表

翁炳榮先生的兒子翁祖模、媳婦翁靜玉、女兒翁倩玉
一起和父母親拍全家福照。(盧禕祺攝)

翁倩玉的父親翁炳榮12日舉辦《我與廣播電視》新書記者會,父女同台。翁炳榮45年前製作台灣首部連續劇中視《晶晶》,紅遍大街小巷,她稱讚父親是談判高手,當年只用1美金就讓日本NHK轉讓一部轉播車,但在家她才是談判高手,只用一句話就讓爸爸心軟。

她家教嚴格,15歲仍有晚上6點門禁,有次她遲了15分鐘到家,爸爸立刻鎖門,她知道父親在門後,故意喃喃自語「怎麼辦」,爸爸隔著門板聽得心軟,幾分鐘就開門。她的〈祈禱〉等招牌曲都是父親填詞,但她中文程度不好,都用英日文拼音,〈珊瑚戀〉中的歌詞「像蛟魚一樣」,她唱了10多年都以為是「香蕉魚」。

她將與唐澤壽明合演TBS新劇,扮演個性一絲不苟的企業女強人。她42年前曾以古裝《真假千金》奪金馬影后,昨感嘆:「大家都以為我只會唱歌。」表示很欣賞執導《KANO》的馬志翔和魏德聖,希望有機會合作。

91歲的翁炳榮出生上海,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當時適逢台灣光復,中國廣播公司在台創台,他來台擔任節目科長,是台灣投入大眾傳播業的第一人。他隨後被派遣駐日美軍總部,也任駐日代表,後來受邀回台擔任中視節目部經理;他在大陸央視製作的益智節目《正大綜藝》播出20多年,是世界最長壽的綜藝節目。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撰稿記者:盧禕祺
刊載日期:2014.5.13
引用連結:連結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聯合報】埔基護校校友 老照片中找自己 喚起少女情

埔基護校校友潘美珠開心指著過去的自己。 記者賴香珊/攝影

「翻山越嶺徒步到翠巒,是我們的共同回憶。」埔里基督教醫院附設護理學校的校友們在國際護士節前夕重返母校,昨天不少老校友一進入校史館就拿起相機猛拍,有的則認真在老照片中尋找自己,回憶護校生活的酸甜苦辣,直說「回到母校的感覺真好」。


「哇!這是我以前用過的超音波機。」校友們進入院內偏遠醫療宣教文化館,過去的老照片、校服、醫療器材等陳列眼前,驚呼、歡笑聲不斷。


回憶山地部落的看診經驗,校友陳月英說,以前都走產業道路徒步去力行、翠巒等部落看病,一趟部落看診至少要3天,一走就是8小時,走到雙腿發軟,腿骨還會嘎嘎作響,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苦,但內心卻很喜樂。

光復初期,外國醫生和傳教士們想為偏鄉醫療出力,卻因語言和護理人力不足,無法給予完善治療,埔基醫院在1958年自行辦學,創立埔里護校招收初中畢業的原住民少女,栽培護理專業人才,只是才招收12屆後就因教育政策轉變,戛然而止。

埔里護校校友會幹事陳瑞榮說,埔基護校的創立為偏遠醫療帶來很大幫助,卻因教育政策轉變而停辦,使得學歷不被承認而要再進修,希望藉著回娘家與年輕的護理師分享經驗,讓她們對護理工作擁有更多熱誠。

資料來源:聯合報
撰稿記者:賴香珊
刊載日期:2014.5.8
引用連結:連結
延伸閱讀:蘋果日報【少女變熟女 小護士穿越時空話當年


護士節前夕 埔基護校校友回娘家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國立政治大學「政大在臺復校六十週年暨陳大齊校長檔案特展」

政大首位校務領航者-陳大齊校長檔案特展

今年是政大87週年校慶,適逢在臺復校一甲子,特舉辦「政大在臺復校六十週年暨陳大齊校長檔案特展」,並於展覽期間播映「指南山下一甲子——政大在臺復校六十週年誌」紀錄片,以紀念篳路襤褸之建校精神,並回顧復校初期校園建築、教學設備等物質條件從無到有的開創歷程,全體師生在復校首位校長陳大齊先生的帶領下,戮力經營,奠定復校的初步規模,期許藉此機會能回顧過往歷史並展望未來。

本次展覽除實體展品外,更結合數位展示技術與設備,包括遷校軌跡、校務發展年表等互動瀏覽,亦可透過數位科技,讓參觀者與許多不復存在的風景及建築物合照,擁有專屬的時空明信片。誠摯邀請您的蒞臨,與我們一同分享政大的歷史歲月。

展題一:在臺復校時空背景

國立政治大學於民國16年5月20日創立於南京,最初命名為中央黨務學校,以培養青年幹部為主要目標。而隨著國內政治情勢發展,全國由軍政邁入訓政時期,於民國18年改制為中央政治學校。中日抗戰勝利後,於民國35年與中央幹部學校合併成現今之國立政治大學。 


民國38年政府播遷來台,當時雖有大陸各公立大學,原則上在臺不考慮復校之說,但民國43年6月,教育部張其昀部長於行政院第346次會議倡議「建設臺灣,光復大陸,必須儲備各項專才,而政治幹部尤為復國建國之中堅份子」,擬先在臺恢復設置國立政治大學,經教育部呈奉行政院轉呈 總統核定。

展題二:復校初期校務建置

民國43年,國立政治大學在臺雖是復校,但幾與草創無異,自廣告招生、爭取校地至延攬師資,無一不是孜孜矻矻從頭做起。為了盡速培養國家所需的高級人才,籌備委員會決議先開設研究部,設立行政、公民教育、新聞與國際關係4個研究所。民國44年春,大學部成立教育、政治、外交、新聞、邊政五學系。同時,公民教育、行政及國際關係三個研究所,亦分別更名為教育、政治及外交研究所,以與各學系名稱相配合。


展題三:首位校務領航者身影

本展題以首屆校務領航者—陳大齊先生為主題,回顧草創時期陳校長的堅毅與克難,並緬懷其文人風骨與思想成就。因復校規模俱從頭開始,建築、規章、制度等俱無往例可資遵循,且當時經費困難,面臨赤字借款的壓力,復因政大地處窪地,常受颱風洪水氾濫所擾。值此創校初期艱困環境中,益加凸顯首位校務領航者—陳大齊先生之風範。



政大在臺復校六十週年暨陳大齊校長檔案特展
展覽日期:2014/5/13~5/31  10:00~16:00(週日不開放)
展覽地點: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科學資料中心 1樓互動研討室


「指南山下一甲子——政大在臺復校六十週年誌」紀錄片


資料來源:政大87校慶 官網
引用連結:連結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自由時報】重建北溝故宮舊影 莊靈辦攝影展

重建北溝故宮舊影 莊靈辦攝影展

霧峰故宮北溝舊址藏寶隧道二月開挖重見天日,列暫定古蹟,消息傳出後,引起校區同在北溝的朝陽科技大學波錠圖書館館長王振勳注意,邀請掌握第一手照片、訊息的知名攝影師莊靈舉辦攝影展,盼在地鄉親能更認識這一段歷史,中興大學歷史系學生也進行導覽。

莊靈的父親莊嚴是護送首批故宮文物來台的主要人士之一,在故宮博物院最後以副院長一職退休。因此莊靈有機會接觸故宮文物遷移台灣的過程,包括剛遷台先在台中後火車站台糖倉庫存放一年、隔年再移往北溝庫房的時序,如數家珍。

這次莊靈挑選40幅照片,來源包括自攝及持有的照片,除讓參觀民眾能一覽民國四十年代的北溝鄉間人文風情,也包括同年代的霧峰林家花園、市區第一市場旁街景、繼光街碉堡等懷舊氛圍,令參觀者為之動容。

主辦單位安排四場導覽活動,下午第2場是從二點至五點,由中興大學歷史系大四學生負責,導覽員鐘秉慧說,平常都是看史料,這次導覽感覺歷史更有真實感,導覽員張維真說,透過莊靈身影,更接近了歷史現場。

展覽在波錠圖書館一樓舉辦,展期至18日,包括兩個主題,其一是「重見北溝故宮舊影&莊靈的攝影少年時代」,其二是台灣花園城市發展協會、台中市生活願景協進會受邀共同舉辦的「北溝故宮文物山洞舊址-搶救行動紀實特展」。

主辦單位表示,還有兩場導覽活動,分別在13日(二)上午9點至12點、17日(六)下午2點至5點。台灣花園城市發展協會秘書長吳東明說,不少莊靈的在地老朋友,也特別到會場參觀,別具意義。

吳東明說,故宮北溝舊址在故宮遷往台北後,原址後又成為台影文化城基地,但在九二一地震後,基地頹圮,日前又歷經地主整地,原有舊址風貌早已不復存,年初日本媒體參訪,目睹表達深切遺憾,間接促使藏寶隧道重見天日。

中興大學歷史系學生安排時段導覽。(記者俞泊霖攝)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撰稿記者:俞泊霖
刊載日期:2014.5.11
引用連結:連結


20140504 公視晚間新聞 霧峰故宮遷台藏寶隧道 在台中霧峰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4年5月11日 星期日

【自由時報】84年前捨身跳水救台生╱日師山岡榮後人 來台緬先祖

山岡榮得年僅廿九歲,典範卻永留人間。
(記者張瑞楨翻攝)

日籍教師山岡榮八十四年前為拯救受困學童而躍入濁流中殉職,台中市新社高中等單位昨天舉辦紀念會。其外孫女駄場美惠子說,她能理解外祖父犧牲救人的理念,卻難以承受沒有外祖父的悲痛;歷史學者溫振華認為,山岡榮義行回歸人性最純樸的角度,肯定這種大愛精神。

史學者︰大愛精神 呈現人性價值

山岡榮在日治時代昭和五年(西元一九三○年)元月,隻身來台任教於東勢農林學校(新社高中前身)。同年五月九日,新社公學校(新社國小前身)因豪雨提早放學,七名學童由兩位父兄帶領徒步返家,突然溪水暴漲沖垮竹橋,九人受困食水嵙溪沙洲。

據「受恩人」留下的口述歷史,學童雖非山岡榮的學生,但山岡榮得知後,從宿舍沿古步道狂奔到現場,想游到沙洲救人,卻被激流捲入撞上石頭殉職,留下妻子、二名年幼女兒與尚未出生的遺腹子。村民不忍山岡榮被洪水帶走,還沿著食水嵙溪追逐遺體二公里,受困沙洲九人傍晚全數獲救。

新社高中師生、台中市台日文化經濟交流協會、台日交流聯誼會及白冷圳水流域社區總體營造促進會、山岡榮遺族等昨天一起到紀念碑緬懷山岡榮,眾人逐一獻花,灑上清水,在紀念碑旁種樹。

山岡榮老師的外孫女駄場美惠子,遠從日本至台灣參加紀念會。
(記者張瑞楨攝)

山岡榮的外孫女駄場美惠子說,外祖父犧牲救人的情義,至今她還能感受居民感懷之意,但外祖母承受喪夫之痛,媽媽失去父親,她也難以承受沒有外祖父的悲痛。

受恩人後代 年年獻花表感恩

受困者邱阿添的兒子邱湧忠,寫下感恩之詞:「捨身救人,恩如山岡,萬世師表,情若海深!」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所長溫振華說,救人義行不涉及統治與被殖民的立場,跳水救人,奮不顧身是人性最素樸與珍貴的價值,典範永留人間。

山岡榮紀念碑一度淹沒於荒煙蔓草中,但每逢殉職日,紀念碑旁總會出現幾束鮮花,這是當年「受恩人」後代默默獻花感恩。台中市文化資產處長張祐創說,市府已指定紀念碑為歷史建築。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撰稿記者:張瑞楨
刊載日期:2014.5.11
引用連結:連結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4年5月10日 星期六

樂生療養院女希望之家「寒森歲月,不屈人生:樂生裡的生命故事特展」

樂生療養院女希望之家「寒森歲月,不屈人生:樂生裡的生命故事特展」

由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暨衛生福利部樂生療養院共同籌辦的「寒森歲月,不屈人生:樂生裡的生命故事特展」,自今(9)日起至11月9日止於樂生療養院院區內女希望之家展出,策展團隊特別挑選14位樂生院民的生命故事併同生活用品、紀念圖照一起展出,導演楊仁佐也協助拍攝短片於現場播映。
 
院民陳再添指著圖片述說自己12歲時的故事(圖中為樂生療養院賴慧貞院長)

參加展出的院民李添培、陳再添、陳石獅、黃文章、尤文智、陳金春、祝祥林均親自出席開幕典禮,現場溫馨感人。其中高齡78歲的黃文章民國44年入院時僅19歲,每當夜晚飽受思鄉之苦時,只能憑藉著母親送的七字調(歌仔戲一種)歌本,唱歌抒發情感,後因參加佛教鼓吹隊學會吹奏樂器,也藉由歌聲創造出新生活。衛生福利部執行長林慶峰、樂生療養院院長賴慧貞、臺博館館長陳濟民均到場致詞,聖望教會長老吳西梅等人亦出席觀禮。
 
這項展覽緣起於臺博館與師大臺史所建教合作的博物館學課程,首次帶領學生將試擬之策展計畫付諸實現。臺博館研究組組長李子寧表示,過去合作教學多以博物館典藏品的研究詮釋為主,這次改採學生的田野調查成果,具體實踐「博物館不只能保存過去或珍貴文物,同時也可以在關懷當代社會與弱勢團體中扮演的積極角色」。
 
寒森歲月,不屈人生:樂生裡的生命故事特展

展覽分為三大主題,包括年表及簡介,透過「春、夏、秋、冬」及「生命之河」建構樂生的歷史;展出的院內建築模型與石碑,傳達其「是牢籠,亦是家園」的意象;院民的故事及其所提供的物品,則表現不為一般人所知的生活面向。展覽地點女希望之家建於民國46年,當時作為漢生病痊癒者短期居住的中途之家,因此別具意義。
 
師大臺史所范燕秋教授表示,過往有關樂生的議題往往關注悲情的一面,例如院民控訴被隔離的不平等、或是社會對其施加的壓迫及剝奪等,但這項展覽希望能用另外一個角度呈現院民的不同、但真實的生命故事,因為許多院民在逆境中突破新生,也以各自的興趣豐富生活,在苦悶中追求幸福,院民同樣也有喜、淚、悲、歡,展覽就是希望能讓社會大眾瞭解院民生活中積極樂觀的一面。
 
樂生療養院創建於1930年,收容與隔離漢生病病患,成為將患者抽離既有的家庭、社會脈絡的隔離機構。1962年「癩病防治法」修訂,廢除漢生病隔離政策,治癒患者開始外出求職、返家,樂生院逐漸走出戰後困頓及匱乏的年代。然而部分痊癒者因失去家庭聯繫,肢體不便,終究無法返歸社會,被迫「以院作家」。因此病症輕或年輕院民在院內磚廠工作、或到院外任職;年長或肢體較不方便的院民,則從事輕便的手工藝或拼裝電子組件工作。院民謀取生活所需,自立自足,證明即使因社會偏見而備受排斥,或身體有所殘缺,卻不會擊垮他們的奮鬥人生。
 
樂生療養院女希望之家位於新北市新莊區中正路794號,可搭乘捷運新莊蘆洲線至迴龍站1號出口前往,展覽免費開放參觀,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五上午9點至下午4點(中午12點休息一小時),如需洽詢展覽詳情,可電洽(02)8200-6600。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博物館
刊載日期:2014.5.9
引用連結:連結

臉書專頁:寒森歲月,不屈人生〈樂生院裡的生命故事特展〉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自由時報】69年後重遊兒時地 日本嬤淚盈眶

日本75歲阿嬤牧民帶著老照片,
重遊兒時回憶的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遺址。

實現阿母的願望,日本工程師牧功三昨天陪同七十五歲媽媽牧民,在相隔六十九年後,重遊媽媽兒時在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今岸內糖廠、岸內國小)的生活時光,喜極而泣。

「做夢也沒想到,活到至今還能回到台灣進行懷舊之旅!」牧民說。四十五歲的牧功三表示,今年初父親過世後,媽媽一直說想回到兒時待過的地方看看,趁著媽媽還很健康,陪著來到鹽水、新營,在母親節前,能一圓媽媽的願望,十分高興,也感謝熱情台灣人的協助。

牧功三今年三月時寫了封電子郵件,向新營區公所求助,表達希望帶媽媽重遊日治時期在新營郡、鹽水港待過的美好回憶,公所協助促成這樁美事,昨天牧民母子倆搭高鐵南下,轉乘計程車,卻被載去「新營」市府民治市政中心,差點錯過和公所之約。

日籍阿嬤牧民在西元一九三九年出生於日本沖繩縣德之島,兩歲時跟著在岸內糖廠任職的父親內山政禎、媽媽、姊姊一起到鹽水,住在糖廠宿舍,牧民說這是她最快樂的童年時光。

但當年美軍轟炸鹽水時,內山政禎不幸被炸死,牧民(原名內山民,後從夫姓)當時十歲的姊姊也病死,一九四五年終戰後,牧民和媽媽帶著父親、姊姊的遺骨搭五分車轉鐵路抵基隆搭船返日,因此重遊鹽水行程,母子倆前天先走訪基隆港,昨天再訪鹽水岸內、新營綠都心公園。

區長張睿民說,接到牧功三的請求後,公所將牧民追尋兒時回憶的來台之行視為「大事」,全力協助;還送了一本「新營舊影」老照片輯給牧民,牧民開心的找尋兒時去過的地方。

新營區長張睿民(前左)送上老照片專輯,牧民(前中)
與兒子牧功三(前右)看得津津有味。(周曉婷攝)

兒陪同 訪鹽水岸內糖廠

牧民母子並在新營公所民政課長翁振祥、鹽水公所民政課長張政郎協助下,前往岸內國小找尋昔日神社的遺址,可惜岸內糖廠的舊宿舍已拆光,校長蘇淑娟帶著學生歡迎牧民母子到訪,牧民說,最記得台語「斤蕉」(香蕉),也是她最愛吃的水果。牧民母子今天將搭台鐵走昔日返日路線。

牧功三(後右一)陪媽媽牧民(前右)
走在鹽水岸內國小校園過去神社的遺址,追憶兒時。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撰稿記者:楊金城
刊載日期:2014.5.9
引用連結:連結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

台南市議政史料館舉辦「見證台南縣市歷屆議會暨合併的大台南議會民主政治發展珍貴照片展」

見證台南縣市歷屆議會暨合併的大台南議會民主政治發展珍貴照片展

位在中西區中正路三號舊議會大樓的台南市議政史料館,為慶祝成立十週年,特舉辦「見證台南縣市歷屆議會暨合併的大台南議會民主政治發展珍貴照片展」,四百五十餘張的珍貴老照片係跨越兩世紀,自民國卅五年參議會起長達十六屆的議會珍貴歷史鏡頭。

見證台南縣市歷屆議會暨合併的大台南議會民主政治發展珍貴照片展,昨在台南市歷屆市議員協進會嚴惠美理事長、副理事長蔡天再、現任議員侯澄財等人剪綵下揭幕,歷屆議員近百人出席,其中以台南縣連任六屆的八十五歲顏胡秀英前議員和台南市八十四歲的前省議員李明通等最年長,超過八十歲以上的歷屆議員多達二十餘位。

展出的珍貴照片中,包括第一屆議會何崔淑芬、沈蘇諒、侯全成等三位議員抗議大會通過「增設高賓酒家案」,當場提出辭職的現場;以及葉廷珪市長面對張壽齡議員質詢,無法當場叫出市府一級主管姓名時,反質詢張議員:「壽齡叔!那您住在華麗別墅幾十年,您知道窗戶有多少扇嗎?」的現場直擊;也有台南市第六屆林全興議長、第十屆楊家寶副議長率領巨人少棒隊榮獲世界冠軍,載譽歸國的盛大場面;以及第十一屆曾二次當選議長卻二度堅辭的張坤山,因不滿省政府袒護市府違法出售市有地,直接帶領議員上街頭演講的畫面,均歷歷在目。

此外,也可看得到蔣經國院長、謝東閔省主席在高育仁縣長陪同下參觀烏腳病之父等場景。

資料來源:中華日報
撰稿記者:姚正玉
刊載日期:2014.5.5
引用連結:連結


台南議會一甲子  老照片道盡民主故事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4年5月7日 星期三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臺北攝影中心在撫臺 ─ 臺北城風情特展」

臺北攝影中心在撫臺 ─ 臺北城風情特展1

位於延平南路26號的市定古蹟「撫臺街洋樓」,19日再現風華。在臺北市文化局與財團法人臺灣歷史經理學會的合作下,化身為臺北攝影中心,首檔展覽「臺北城風情特展」特別以鮮少見的前輩攝影師李火增這兩年才曝光的的私房作品,及珍貴的攝影主題書展揭開序幕。邀請大家走進撫臺街洋樓瞭解、欣賞她獨特的故事、建築之美。

臺北攝影中心在撫臺 ─ 臺北城風情特展2

1910年興建的「撫臺街洋樓」,是臺北城內僅存的日據時期獨棟二樓店舖建築,綜觀臺北城內的古蹟多為官署建築,少有民間店鋪,因此格外珍貴。鄰街騎樓的石造拱廊,及菱形圖案的木作天花板,常讓穿越廊下的行人眼睛為之一亮,達到吸引顧客上門的的目的。木構屋頂採高聳華麗的曼薩爾式;正面開設一大兩小的老虎窗,更增立面表情的豐富性,充滿西歐古典風情。

臺北市文化局長劉維公致詞時表示,撫臺街洋樓地理位置特殊,期許在臺北城建城130週年,能重現老城區的風貌,帶動臺北城歷史文化發展脈絡的深度內涵。學會理事長喻肇青表示希望透過撫臺街洋樓的營運管理,串連北門、中山堂、紅樓等臺北城周遭的古蹟,透過散步地圖的成形,帶領民眾溫故知臺北的故事。

臺北攝影中心在撫臺 ─ 臺北城風情特展3

在夏門攝影企劃研究室簡永彬的策展下,撫臺街洋樓一樓空間的「臺北城風情特展」,特別展出臺灣前輩攝影家李火增(1912-1975)的私房作品。簡永彬強調,1930年代是攝影翻轉的年代,當時臺灣街景照片十分難得,因相機及相關器材昂貴,加上日本總督府為管理戰爭期間攝影情報,管制底片、藥水等物品,並舉辦「臺灣登錄寫真家」活動審查攝影者資格,臺灣合格者有22人,其中一位即是李火增。與鄧南光、張才同輩,卻相對低調,關於他的紀錄很少。這次展出有許多首次曝光的珍藏照片,透過攝影提供世代對話機會,並見證城市文化發展,完整呈現當時的生活風貌,相當令人驚艷,值得細細端詳回味。

臺北攝影中心在撫臺 ─ 臺北城風情特展4

攝影一向是紀錄歷史與記憶最寫實的方法,文化局表示,開幕活動的另一個焦點則是「閱讀臺北城」展間,以主題書房的概念,邀請老中青三代攝影家們提供珍藏的經典攝影集參展,多達150冊,橫跨1940s年代迄今的攝影集同時展示交流,在小小的空間裏,數萬張的影像紀錄將會隨著指間的翻閱,流洩延伸出無限精采的臺北影像閱讀。

臺北攝影中心在撫臺 ─ 臺北城風情特展5

穿梭新舊空間,步上撫臺街洋樓二樓,你不僅抬頭就可欣賞到建物內部屋頂木桁架之美,你還可踏在臺北的空照圖上,瀏覽臺北許多地標建築的同一角度的古今照片對照,從異同中帶您重新「發現臺北城」;館內空間同時播放「好攝之徒」紀錄片,透過映像介紹攝影藝術環境現況、困境及未來。

此外學會亦長期關懷土地及生態環境,在臺北市中心的撫臺街洋樓後方行政空間頂樓,邀請曾獲臺灣綠建築首獎得主何俊賢規劃「都市農園」,以雨水回收系統及簡易堆肥示範,讓大家有機會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提供多元對於環境、對於歷史建物的更多想像,提供不ㄧ樣的藝文館所體驗。

「臺北城風情特展」展期至7月31日,展覽期間將同時舉辦臺北影像故事徵件、講座、街區導覽、工作坊、體驗營等多元活動。再展風華的「撫臺街洋樓」,不論人、事、物,都是棟有趣且值得探索的老房子。撫臺街洋樓開館時間為每週一至週六上午10時至下午6時(週日休館),惟配合開館活動,展覽資訊請見「撫臺街洋樓」Facebook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utai1910 或洽02-23148080。歡迎民眾踴躍報名。

活動地點:撫臺街洋樓
活動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26號

資料來源: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刊載日期:2014.5.7
引用連結:連結


20140501《藝想世界》撫臺街洋樓 從照片一窺台北歷史風華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自由時報】台裔芬蘭男跨海尋親 尋獲生母欲返台

原名何劉明烽的台裔芬蘭男子柯尼,於2月接受訪問時出示嬰兒時照片。

台裔芬蘭籍男子柯尼(Conny Wiik)有個中文姓名「何劉明烽」,30多年前被跨國販嬰集團賣到芬蘭去,長大後想尋親,卻因當初出生資料遭集團假造,使得跨海尋親倍增困難,日前終於找到生母,讓他迫不急待想飛來台認親。

一名婦女背著嬰兒時的柯尼,無法確定這名婦女是柯尼的媽媽,
還是照護機構人員。

中央社報導指出,透過外交部、內政部警政署失蹤人口查尋指導組、內政部警政署、桃園龜山分局、新北市海山分局等單位齊力協助,加上DNA鑑定,終於找到了柯尼的生母,警方也探詢意願,確定生母也願意和柯尼見面,順利在母親節前夕,替柯尼圓夢。

柯尼得知喜訊後十分激動,恨不得立刻飛來台灣與生母及其他手足見面,柯尼表示,雖然希望能找到親生母親,但是沒想到找到的速度比預期快很多。已經開始學習中文的柯尼,礙於時機和經濟考量,預計最快今年秋天抵台團聚。

柯尼與妻子兒女的全家福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
刊載日期:2014.5.4
引用連結:連結


被領養到芬蘭 33年後找到生母



喜歡這篇報導嗎?來按個讚吧!
歡迎加入「5元相片掃描館」粉絲團,訂閱最新的老照片報導!
欣賞珍貴的老照片,瀏覽感人的老照片故事,以及老照片徵集、展覽與出版的最新報導。
「5元相片掃描館」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5dollarscan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