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6日 星期四

★《北台灣宣教報告–馬偕在北台灣之紀事》中文版出爐

《北台灣宣教報告–馬偕在北台灣之紀事》中文版第一套,共5冊。

刻劃蓽路藍縷的宣教事工  找出台灣醫療史脈絡

開啟並記載北台灣醫療、教育、宗教及風俗民情的套書「北台灣宣教報告-馬偕在北台灣之紀事」(中文版),這是自1868年馬偕博士申請海外宣教開始直到1901年逝世,馬偕博士與宣教師們從加拿大來到台灣宣教期間,將台灣宣教工作的情況及當時台灣民情,以書信報告方式寄回加拿大長老教會總會,他們互相往來之文書,被視為正式官方文件。

宣教報告中詳細記載19世紀末台灣醫療、教育、宗教、文化民情與地理等,以及台灣與加拿大的民間關係,為研究台灣歷史文化的重要史料,也將重新檢視北台灣的相關史料紀錄。

馬偕紀念醫院與私立淡江高級中學於2013年11月11日合作簽訂「北台灣宣教報告出版計畫」,期結合兩者之力量,合力完成外籍宣教師在北台灣之歷史足跡,重現北台灣宣教紀錄,在2012年6月2日完成英文版套書之後,於今年馬偕博士3月21日誕辰紀念日前夕,宣布出版中文版共計五冊套書,為早年宣教情況做了最忠實的呈現。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議長羅仁貴牧師與總會林芳仲總幹事在序言中均提及,從7000份的珍貴宣教報告史料中歸納出早年的台灣宣教紀事,不僅寫實豐富,字句中更堆疊出無限的情感,才有今日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也讓我們共同省思「一領一新倍加」宣教運動上,還可以再多做些什麼?

馬偕紀念社會事業基金會董事長黃春生牧師並以「找回逝世那段歲月的溫馨與感動」為題,描述馬偕博士遠離家鄉後充分融入台灣社會的點滴,讓人印象備及深刻。

馬偕紀念醫院院長楊育正表示,馬偕傾全力出資支持這項在台灣宣教史與台灣早期發展史中十分重要的事工,在關懷病人、愛護土地上投入甚多,印證了醫院設立135年來始終堅持貫徹馬偕博士的精神,為「寧願燒盡、不願鏽壞」的典範,在喧嘩的當世,仍有一條直指「all for Christ(一切為基督)」的清流。

宣教報告發表記者會,中間為馬偕第四代Anne Mackay夫婦。(攝影/記者林純如)

今(20)日的發表會上也特別邀請到馬偕博士第四代—Anne Mackay夫婦到場共享這個榮耀的時刻;此外,當得知馬偕紀念醫院特別委請國立戲曲學院製作的「台灣子婿‧馬偕」歌仔戲全台巡演,恰巧於當晚在台東藝文中心演出時,更是在結束發表會後立即搭機前往台東欣賞這個十分難得的藝術饗宴。

自1868年起,馬偕博士等宣教師陸續來台,除融入當地人的生活以宣教外,在歷時1年9個月的翻譯工作中,可歸納出「醫學」、「民情風俗」、「教育」與「宗教」等四大類,可從中深刻的了解到當年宣教師來台的艱辛過程,並且首次公開了當年馬偕博士的主治醫師羅為霖(W. McClure)所撰寫的病情記載。

本套書詳細記載馬偕博士在北台灣的各種紀事,市面上已出版的馬偕博士著作「福爾摩沙紀事」及「馬偕日記」中文版,已能洞悉其事蹟,然而「北台灣宣教報告-馬偕在北台灣之紀事」的出版,更是把馬偕博士一生宣教事蹟更加的「立體化」,本套書即日起在全台台灣教會公報社書房或網路商店上市,期待能夠讓更多人藉此套書認識馬偕、找出台灣早期發展脈絡。

資料來源:馬偕紀念醫院
撰稿單位:公共事務課
刊載日期:2015.3.20
引用連結:連結



馬偕親筆書信中文版出爐  重要史料揭19世紀台灣民情


宣教報告內容,同樣以書信方式呈現。(攝影/記者林純如)

由馬偕紀念醫院與淡江中學合作,耗時1年多,將馬偕博士(George Leslie Mackay)與宣教師們當年在台寫給加拿大長老教會總會的親筆書信,翻譯為中文版《北台灣宣教報告–馬偕在北台灣之紀事》,第一套選在20日,也就是馬偕誕辰紀念日的前一天發行。

這份珍貴的史料,不僅呈現當年海外宣教士在台奉獻的辛勞,面對民眾仇視外國人和基督信仰的壓力,仍堅毅的推動宣教事工,展現「寧願燒盡、不願朽壞」、「一切為基督」的典範與情懷。除此之外,信件更能一窺19世紀台灣的風土民情。宣教報告可分為四大部分,包括醫學、民情風俗、教育、信仰。

馬偕博士第四代Anne Mackay夫婦、馬偕紀念醫院楊育正院長、馬偕紀念社會事業基金會董事長黃春生牧師、長老教會總會總幹事林芳仲牧師、淡江中學鄭國展董事長及劉建政校長、參與翻譯的加拿大籍宣教師Louise Gamble親臨新書發表記者會現場。

醫學:北台首辦西醫院、公共衛生、馬偕逝世病情報告

馬偕在書信中提及,1873年北台灣第一間西醫院「滬尾偕醫館」啟用,只要他人在淡水,每一天都會去醫院關照病人,「若非上主恩待我們,實在沒辦法做什麼。」

到了1875年,偕醫館規模發展更大。第一位從加拿大來台協助馬偕的宣教師-華雅各(J.B. Fraser)醫師在宣教報告裡,記載1875年醫院詳細的數據,包括配藥、拔牙、初診、複診人數,病人的職業及疾病種類,也一一記錄。

宣教報告中提到19世紀末公共衛生的情況,1892年爆發亞洲型霍亂,流行性感冒、瘧疾也來攪局;1897年,曾經在14世紀席捲歐洲的黑死病,竟也在台灣首度出現。

而馬偕博士臨終前,主治醫師羅為霖(W. McClure)撰寫的病歷資料,也首度公開。

風土民情:客家庄景色、破除風水迷信、後山原民文化

1878年年底,馬偕與閏虔益牧師(Kenneth F.Junor)前進客家庄,閏虔益記錄他們在客家庄旅館裡住宿的景況。為了打破傳統對風水的迷信,馬偕建立的每間教會,都有高聳的尖塔,「刺透風水,指向天國。」

馬偕進入宜蘭、花蓮,也記錄了所見所聞,道路、村莊、井口、房屋、語言、生活用品、以物易物等文化,都在馬偕的筆下有清晰的描述。

教育:北台西式教育的開端、台灣女子教育首學

靠著加拿大牛津民眾的奉獻,馬偕建立牛津學堂,啟用禮拜邀來重量級清朝官員和外籍地方士紳。爾後,又成立台灣第一間女子學堂「女學校」。

信仰:生活點滴揭宣教進展

書信當中,最重要的內容,莫過於馬偕與宣教師們的宣教事工果效。他曾寫道後埔仔禮拜堂(現新莊教會)落成後幾天,就被大火燒毀。但他毫不畏懼,「我來這兒是要讓仇敵看見並曉得,我們既不畏懼人,也不怕魔鬼。」

因著這次經驗,他回憶曾經遭受類似威脅,去拜訪鎮上的仕紳,以為會被羞辱,想不到仕紳派人敲鑼打鼓放送「宣教是要來免費拔牙,無論老少都可前往,不可叫他『番仔』」。

膠卷保存珍貴書信史料 1年9個月完成首套北台宣教報告

幾年前,加拿大宣教師Louise Gamble與淡江中學陳冠州組長、時任淡江中學校長的姚聰榮到加拿大拜訪,獲得馬偕手寫書信的數位保存膠卷。因此,展開「北台灣宣教報告出版計畫」,還原7千份史料。過程並不簡單,歲月的痕跡讓手稿內容缺乏完整性,判讀正確內容具有難度。

英文版套書已於2012年6月完成,但考量需翻譯成中文,才能讓更多人了解。第一套共5冊,記載期間為1868至1901年,第二套記載1902至1914年,預計今年12月26日馬偕醫院院慶時推出,而第三套1914至1923年的宣教報告,仍在翻譯中。

資料來源:基督教今日報
撰稿記者:林純如
刊載日期:2015.3.21
引用連結:連結

延伸閱讀:自由時報【馬偕宣教報告 重現清末台灣民情
延伸閱讀:自由時報【羅馬字手寫稿 3月發行中文版



喜歡這篇報導嗎?來按個讚吧!
歡迎加入「5元相片掃描館」粉絲團,訂閱最新的老照片報導!
欣賞珍貴的老照片,瀏覽感人的老照片故事,以及老照片徵集、展覽與出版的最新消息。
「5元相片掃描館」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5dollarscan

【台北照片掃描】推薦口碑一級棒的「5元相片掃描館」

【台北市照片掃描】【松山區照片掃描】【大安區照片掃描】【大同區照片掃描】
【中山區照片掃描】【內湖區照片掃描】【南港區照片掃描】【士林區照片掃描】
【北投區照片掃描】【信義區照片掃描】【中正區照片掃描】【萬華區照片掃描】
【文山區照片掃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