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6日 星期四

【中國時報】國家地理影像展 看見20年代台灣

樟樹工人在武裝警衛保護下,取製樟腦的過程。
(時藝多媒體提供)

《國家地理雜誌》成立125年來,曾以專題報導台灣10多次,最早的報導是1920年3月,共以46頁的篇幅介紹日治時期的台灣樟腦製銷產業以及原住民風俗等。國家地理學會提供35幅與台灣相關的攝影,現於「探索無限:國家地理125年經典影像大展」展出,見證台灣百年來的社會變遷。

踏遍世界拍150幅經典

其中最有趣的照片,是雜誌1955年4月刊登〈巡弋紛擾多事的福爾摩沙海峽〉文中搭配的照片,台北街頭的警察在瞭望台內指揮交通的情景,圓筒型的瞭望台令人聯想到電影《功夫》主角周星馳閉關苦練「如來神掌」之地。

「國家地理125年經典影像大展」在華山1914文創園區舉行,展出國家地理學會攝影家踏遍世界取得的經典照片約150幅,其中「台灣記憶」展區介紹與台灣相關的專題影像。

台灣樟腦首次作專題

雜誌最早出現的台灣專題,始於1920年3月愛麗絲‧巴蘭廷‧克爾賈索夫(Alice Ballantine Kirjassoff)的〈福爾摩沙美麗之島〉,完整介紹台灣最重要的經濟作物樟腦的採收和製作流程。19世紀末,樟腦、茶葉與蔗糖是台灣3大出口貨物,日治時期台灣的樟腦產量更是世界第一。

文中搭配台灣總督府攝影官及樟腦局局長提供的照片,此外,還有桃園「角板山蕃童教育所」上課情景,以及南投賽德克族女子、烏來泰雅族男子和蘭嶼達悟族穿著傳統服飾的人物肖像等。

政府遷台後環島記錄

1945年雜誌刊登外交官巴蘭廷(Joseph W. Ballantine)撰寫〈我曾住在福爾摩沙〉,記錄原住民族與漢人的祭典風俗。1950年〈福爾摩沙:東方的熱點〉報導國共內戰和國民政府遷台後的政治局勢與島內人民生活變化,記者沃斯伯勒(Frederick G. Vosburgh)和攝影羅伯茲(Baylor Roberts)幾乎環島一圈,拍下總統府前扁擔挑夫與三輪車交雜、赤崁樓旁打赤膊打水的軍人等畫面。

見證台灣民主化運動

1969年1月,海倫與法蘭克‧史瑞德(Helen and Frank Schreider)合作的〈台灣:不眠的龍〉,以40多頁篇幅介紹台灣風土人情,也對國防軍事作了報導,他們和隸屬空軍的飛龍中隊疾飛而過玉山,也拍下金門沙灘上的蛙人魔鬼特訓。

台灣最近一次登上《國家地理雜誌》,是1993年11月亞瑟‧里奇、朱蒂.科布合作的〈另一個中國的變革〉,科布拍下國慶日高舉孫中山照片的遊行隊伍、1992年兄弟象隊拿到職棒總冠軍時刻漫天飄揚的黃色彩帶、交通尖峰時間塞滿街頭的機車、熱鬧的選舉造勢場等照片,見證台灣民主運動和惡化的環境問題。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撰稿記者:吳垠慧
引用連結:連結


探索無限-國家地理125年經典影像大展
時間:2013 / 9 / 18(三) ~ 11 / 24(日) (每天10:00~18:00,最後入場17:3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中四B館
主辦:大石國際文化、時藝多媒體
票價:個人票220元、團體票180元(65歲以上長者與30人以上團體)
免票:身高110公分以下兒童、身心障礙者憑證件與陪同者一位(不分國籍)


「5元相片掃描館」提供老照片/舊相片掃瞄修圖服務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