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中山橋─橋的故事」特展 |
由臺北市文化局主辦,台北故事館策劃的「走過中山橋─橋的故事」特展,從臺北市民所懷念的中山橋出發,帶大家認識百年來臺灣各地橋梁的故事。31日的記者會上特別邀請到詩人余光中先生朗誦<西螺大橋>、<洛陽橋>、<荷蘭吊橋>三首充滿浪漫之美的詩作,為展覽揭開序幕。
台北故事館創辦人陳國慈總監表示,說到橋,除了功能性討論外,其實還能從它去認識一個地方的歷史與文化。今年滿百歲的台北故事館一直是中山橋的鄰居,因此見證了不同年代的中山橋,中山橋被改過、遷移過甚至拆掉,這次展覽除了能讓大家重溫「明治橋」外,更進一步透過橋的故事,帶大家從不同的面向來看臺灣的橋,非常有意義。文化局長劉維公表示,橋可以成為一個城市的地景記憶,也希望臺北昔日的中山橋 未來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重建。
「橋的故事」特展共有臺灣的橋梁、中山橋的故事、橋與詩的對話、理性的橋、動手來蓋橋、電影中的臺灣橋梁等六個主題單元。 臺灣河流多,相對地橋也多,全臺灣目前共有13,329座大小橋梁存在我們的生活周遭。展覽透過古今照片、23部縮時攝影影片與黑白新聞資料片等方式,講述1850年來台灣各地具有特殊意義的12座橋梁故事。不論是小巧精緻的古橋,還是兼顧了工藝美學的斜張橋,這些在不同時空中被創造出來的橋梁,如同時光機器,把我們帶往不同的時空中。
八十年前明治橋上的青銅燈首亮相 |
橋梁美景常是許多文人藝術家們創作的靈感來源,透過影像詩篇欣賞一座橋梁,閱讀的是不ㄧ樣景致的歷史;展場中,除了精選文學詩作,讓民眾細細品賞作者與橋的情感,也特別讓大家從老電影中看到臺北「碧潭吊橋」、「中山橋」及「臺北橋」的舊日美景。此外,在故事館的戶外空間,更有藝術家呂理煌的作品「菓凍月橋」,日夜各有不同風情,帶你看見不一樣的橋梁美學。
不論是曲線優美的拱橋、具現代理性的梁式橋、充滿先人智慧的桁架橋、如在雲端的吊橋、攝影愛好者追逐的斜張橋及令人驚呼連連的可動式橋,ㄧ座橋樑構成的背後是經過相當縝密的工程力學精算,展場裡特別規劃的「動手來蓋橋」互動區,不僅讓大家了解橋的結構及搭建橋梁的過程,更鼓勵大小朋友透過科學玩具、積木等,動手練習蓋一座屬於自己的橋梁。除此之外,也設置童書閱讀區讓大小朋友對橋梁有更多的認識。
展覽期間的系列活動,特別推出三場精采主題講座9/15「中山橋的故事」、11/17「臺灣的橋」以及12/8「一起走著橋」,講座免費但需報名。10/26的「老時光市集」將有各式各樣舊物雜貨,等著民眾來挖寶。
台北故事館「走過中山橋-橋的故事」特展展期至12月15日止,台北故事館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10:00 ~ 17:30,周一休館。詳細活動訊息請上官網 http://www.storyhouse.com.tw/,查詢或來電(02)2587-5565轉10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