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桐。(圖/鄭恆隆) |
「透早就出門,天色漸漸光,受苦無人問,行到田中央,
行到田中央,為著顧三頓,顧三頓,毋驚田水冷酸酸。」
這首創作於1935年的〈農村曲〉,是陳達儒作詞,蘇桐譜的曲。輕快的曲調,樸實勤奮的農夫情感,鮮明呈現台灣原鄉特色,往往成為我們記憶中台灣的象徵之一。
作曲家蘇桐所譜的〈青春嶺〉,更是轟動一時。然而由於蘇桐生性較為孤傲,也不太與歌謠界的人交往,所以留下的資料相當少,為此,筆者特地拜訪曾與他一起任職於古倫美亞唱片會社的愛愛女士,以及曾與他一起賣過「高家種子丸」的陳冠華先生,試著了解這位作曲家的一生經歷。
倡門賢母嶄露頭角
蘇桐生於1911年,1932年古倫美亞唱片會社因《桃花泣血記》的電影宣傳曲灌錄成唱片後大賣,日籍老闆柏野正次郎就開始網羅創作人才,蘇桐就是其中之一。後來蘇桐為《倡門賢母》與《懺悔》兩部電影譜曲,逐漸嶄露頭角,步入譜曲生涯。
未正式學過音樂的蘇桐作曲的才華深受日籍老闆欣賞,但他生性怪僻,恃才傲物下,與老闆柏野正次郎屢生衝突,離職後轉入勝利唱片。
在勝利唱片時期,蘇桐與作詞家陳達儒合作寫出許多好歌。其中,發表於1936年的〈青春嶺〉屬七字仔歌詞,傳遍大街小巷,後來在歌仔戲及新劇的演出中,也常用這首歌來表現男女之間熱戀的情景:
「雙人行到青春嶺, 鳥隻念歌送人行,溪水清清照人影,天然合奏音樂聲,
啊......青春嶺,青春嶺頂自由行。」
蘇桐(中)操彈揚琴。(圖/鄭恆隆) |
揚琴高手賣藥維生
在勝利唱片的那幾年,可算是蘇桐創作的巔峰期。
1938年,隨戰情吃緊,唱片業受戰爭影響,紛紛歇業,靠寫歌養家活口的人只好另尋出路。據當時91歲高齡的陳冠華(本名陳水柳)先生憶述:他在20幾歲時就和蘇桐認識,兩人在日據時代,是相當搶手的後場(伴奏),經常隨唱片公司到日本錄音,當時沒有飛機,端靠船隻,一趟路費時四天三夜相當辛苦。當時,蘇桐的揚琴堪稱第一把交椅,無人能出其右。
蘇桐因戰爭離開勝利唱片後,加入日軍勞軍團,曾在市場擺攤賣胡椒維生,也曾跟陳秋霖隨歌仔戲班到處表演,生活不太穩定。
1949年,蘇桐加入台南廣慶堂藥房為宣傳自製的漢方中藥「高家種子丸」的賣藥團,由他演奏揚琴,還有陳冠華(板胡)、陳去(鼓琴)、牽治(原為勝利唱片女歌星,主唱〈海邊風〉),與一個12歲的小女孩阿麗,全台巡迴表演兼賣藥,無奈成績不如人意下,只有回到台北,白天在艋舺龍山寺口,晚上就移至大圓環。
當時的唱片公司為宣傳新唱片,會把宣傳車開到大圓環用一邊散發印有歌詞的傳單,一邊用擴音器播放新歌。當時一般家庭幾乎沒有收音機,到大圓環聽歌、學唱新歌,是大家晚飯後的餘興節目。
蘇桐的賣藥團為招攬觀眾,他們也會在當地演奏新歌,偶爾也演唱蘇桐寫的新歌。有一次,他們賣的藥剩下7瓶,蘇桐跟觀眾說:「剩下的7瓶賣完,馬上演唱我寫的新歌給各位聽。」有一位觀眾為了聽他寫的歌,當場全部買下,蘇桐感動得一邊操彈揚琴,一邊流下淚來。
3、4年後,「高家種子丸」結束營業,蘇桐曾在廣播電台的歌仔戲班服務,婚姻受挫下,經常有一餐沒一餐的。晚年加入天馬歌仔戲團,在台灣電視公司演出,擔任戲班樂團裡的揚琴手,捧紅楊麗花,後因身體狀況不佳而退出,沒多久就因病過世。死後身無長物,端靠楊麗花歌仔戲團出錢出力,遺骨才得以安奉於靈骨塔內。
蘇桐所作的曲,在台灣歌謠創作界裡相當獨樹一格,唯個性孤傲,命運多舛,令人惋惜。
資料來源:台灣大紀元
作 者:鄭恆隆/ 著有【台灣歌謠臉譜】
刊載日期:2014.5.31
引用連結:連結
延伸閱讀:維基百科【蘇桐】
延伸閱讀:臺灣大百科全書【蘇桐】
延伸閱讀:台灣歌謠臉譜【蘇桐 ~ 恃才傲物的歌謠作曲家】
20140305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舉辦蘇桐特展
20111105-公視晚間新聞-農村曲作者蘇桐特展
20111105-公視晚間新聞-農村曲作者蘇桐特展
小時候的照片在哪裡?掃描數位化了嗎?
請讓「5元相片掃描館」來代勞!
http://5dollarscan.blogspot.tw/2011/02/5_25.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