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雲林新聞網 |
來自荷蘭的畢耀遠神父,為天主奉獻一生、也見證了台灣這六十年來的發展,早期他用一台黑白照相機,紀錄了當時的生活。
虎尾「天主教若瑟醫院」特別將這些老相片,編成一本書,並且選在畢神父九十歲的主保日這天,替神父舉辦書本簽名會。
現場排滿了等著和神父見面的人潮,從互動的過程中可以看出,這位老神父,真的是親切又溫暖。
雲林新聞網-荷蘭來的台灣人 畢神父簽書會
【荷蘭來的台灣人】
透過畢神父的藍色眼精與攝影鏡頭看見1954-1984年間的台灣風情
五十多年前那一代的台灣人,用他們赤裸的雙手與他們的水牛夥伴一起創造了「台灣奇蹟」
作者簡介:畢耀遠神父
荷蘭人,生於1923年,童年時接觸到關於中華文化的故事,遂立下長大後要為華人服務的志願,高中畢業後赴比利時魯汶大學接受哲學及神學教育。1952年晉鐸成為天主教神父,歸屬宗徒事業輔助傳教會(Societa Ausiliaria
Delle Mission)。
懷著會訓「全犧牲、真愛人、常喜樂」的精神,1954年奉派至台灣嘉義教區服務,隔年參與天主教虎尾若瑟醫院籌設工作,其間多次赴美籌募教會基金,1970年再回到若瑟醫院負責行政管理,自行政副院長卸任後,目前仍以九十歲的高齡繼續執行 駐院董事及指導神師的服務工作。在若瑟醫院服務四十餘年的他,曾得過醫療奉獻獎,是同仁眼中的若瑟之寶,是雲林鄉親心目中可親可愛的畢爺爺。
作者自序:
一九五四那一年,我從歐洲搭貨船來到風土民情完全不一樣的台灣,在這個完全陌生的土地展開傳教的生活。雲林,雖然是個醫療資源貧乏且偏僻落後的鄉村,但,這就是我要來服事天主,服務人群的地方。
回憶那個年代,沒有任何電動機具,老百姓就是用他們的雙手工作,水牛是農家最有力的助手和朋友,人與動物之間有很深厚的感情,當時,不論是農夫、商人、工人等等各階層的民眾,就依著農民曆上一個月二十八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循環,每天辛苦工作,沒有想過要休息。
那時候,沒有電視機,晚上吃過飯後,孩子們就會在街上跑來跑去,玩遊戲;大人們就搬出桌子椅子在門口路邊乘涼、泡茶、聊天,大家過著很簡單卻很知足的生活,那真的是一個很美的「人」的社會。
那時候,大家都不怕吃苦、每個人辛勤努力的工作,只為了把孩子們扶養長大,供他們可以讀到大學畢業,一心只希望孩子會比自己更好,對社會有貢獻,造福群眾。
那時候,有非常多的神父、修女們從大陸到台灣傳教,所以天主教慢慢在台灣各地傳開了,神父、修女們幫忙建設各地的堂區、開辦學校和醫院等等。為了要實踐天主愛人的旨意,我有機會與人互動,到處拍照,發現也瞭解了這塊土地上的美。
五、六十年來,當年打赤腳到處跑的孩子們,發揮了台灣人的堅強意志,不怕苦不怕難,努力向前衝,創造了舉世週知的台灣經濟奇蹟!現在第二代、第三代繼續傳承,台灣現在能有這樣豐衣足食、穩定平順、富裕安康的生活,我們要感謝當時的人,因為他們像水牛般的精神,日夜不懈的打拚,為我們奠定了穩定的基礎,使大家能過幸福美滿的生活。
台灣的人們善良、真誠、關懷、有愛心,是一個很溫暖的地方,這對我真的是不得了的事。我在這裡已經超過了半個世紀了,未來,我相信有大家的努力,我們的台灣會更好。
目錄:
I 農家生活 Farmers Life
II 各行各業Various
Occupations
III 日常生活Daily life
IV 年輕世代Young Generation
孩子們Children
幼稚園 Kindergarten Children
主日學 Sunday School Children
青少年 Teenagers
從軍樂 Military Service
V 婚喪禮俗 Weddings &
Funerals
VI 宗教活動 Religious
Activities
VII 若瑟醫院St. Joseph’s hospital
VIII 風景名勝 Popular
Sightseeing Spots
IX 當時的夢與今日台灣 Our Dream
at That Time and Today’s Taiwan
資料來源:博客來書籍館【荷蘭來的台灣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